力能扛鼎

成語拼音

lì néng gāng dǐng

力能扛鼎成語解釋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典故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成語典故

昔人評米元暉畫雲虎兒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清·顧復《平生壯觀·米芾》

成語造句

他看起來身形瘦弱,可實際上力氣極大,在舉重比賽中展現出了力能扛鼎的實力。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名叫項羽的年輕人。 項羽自幼力大無窮,心懷壯志。他成長於一個動盪的時代,各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困苦。隨着時間的推移,項羽開始展現出他非凡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 有一次,項羽所在的地區舉行了一場力量的比試,許多壯士都前來參加。比試中,有一項是要舉起一個巨大的青銅鼎。這個鼎極其沉重,之前的壯士們雖竭盡全力,卻都無法將其撼動分毫。當輪到項羽時,只見他神色從容,穩步走到鼎前,雙手緊緊抓住鼎足,深吸一口氣,猛然發力,那沉重的青銅鼎竟然被他緩緩舉過頭頂。周圍的人們都驚呆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神力之人,從此,項羽力能扛鼎的名聲便傳遍四方。 隨着局勢的發展,天下大亂,項羽毅然投身到了逐鹿天下的征程中。他率領着他的軍隊,南征北戰,憑藉着他的勇猛和力量,一次次戰勝強敵。在戰場上,他總是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他的威名讓敵人聞風喪膽,他的軍隊也在他的帶領下日益壯大。 然而,項羽雖然擁有舉世無雙的力量和軍事才能,但他也有着性格上的缺陷。他有時過於自負,不聽從他人的建議,這也爲他後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在與劉邦的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項羽起初佔據優勢,但由於他的一系列決策失誤,局勢逐漸發生了變化。最終,在垓下之戰中,項羽遭遇了重大挫折。四面楚歌響起,項羽陷入了絕境。但即使在這最艱難的時刻,他的勇氣和力量依然令人敬佩。 儘管最終項羽未能成就帝業,但他力能扛鼎的傳奇故事卻流傳千古。他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力量和勇氣激勵着無數後人。在歷史的長河中,項羽的名字永遠閃耀着獨特的光芒,讓人們銘記那個充滿力量與豪情的時代。 力能扛鼎這個成語,也因此成爲了形容力量極大的代名詞,見證着項羽這位傳奇人物的輝煌與悲壯。

力能扛鼎-成語圖片

力能扛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