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兵粟馬

成語拼音

lì bīng sù mǎ

厲兵粟馬成語解釋

磨快兵器餵飽馬。指準備作戰。

典故出處

《新唐書·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時,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如同古時作戰一般,要有厲兵粟馬的精神和行動,纔能有足夠的實力去應對。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名爲鄭國的諸侯國,其國君鄭武公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主。當時,鄭國的周邊存在着一些對其虎視眈眈的國家。鄭武公深知,要想在這亂世之中立足並發展壯大,就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 於是,鄭武公開始積極籌備軍事。他下令召集國內的能工巧匠,打造精良的兵器。同時,他大力發展畜牧業,飼養了大量的戰馬,以確保有足夠的馬匹用於軍事行動。在軍隊的訓練上,鄭武公也是毫不含糊,他親自挑選優秀的將領,嚴格訓練士兵,讓他們熟練掌握各種戰鬥技能和戰術。 鄭武公不僅注重軍事硬件的提升,還十分重視士兵的士氣和鬥志。他經常到軍中視察,關心士兵的生活和訓練情況,鼓勵他們爲了國家的榮譽和利益而戰。在鄭武公的努力下,鄭國的軍隊逐漸變得強大起來。 然而,鄭國的崛起引起了周邊一些國家的警惕和嫉妒。其中一個國家決定趁鄭國還未完全強大起來之前,發動一場突然襲擊。 當鄭國得知這個消息後,鄭武公並沒有慌亂。他迅速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決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鄭武公下令讓軍隊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士兵們厲兵粟馬,日夜操練,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 終於,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敵國的軍隊氣勢洶洶地向鄭國襲來。鄭武公親自率領鄭國的精銳部隊迎戰。在戰場上,鄭國的士兵們個個奮勇殺敵,憑藉着他們平日裏刻苦訓練所積累的實力和鄭武公卓越的指揮才能,成功地擊退了敵國的進攻。 經此一戰,鄭國的威名遠揚,周邊國家再也不敢輕易對鄭國發動攻擊。而鄭武公厲兵粟馬的舉措,也爲鄭國的繁榮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鄭武公這樣懂得未雨綢繆、積極備戰的君主還有很多。他們深知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和衝突中佔據優勢,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厲兵粟馬這個成語,正是對這種積極籌備、嚴陣以待精神的生動寫照,它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堅定的決心,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厲兵粟馬-成語圖片

厲兵粟馬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