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不虧義
成語拼音
- lì bù kuī yì
利不虧義成語解釋
- 有利在前,能夠不虧損正義。
典故出處
- 《禮記·儒行》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義。”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商業合作中,我們應當堅守道德底線,即便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也要做到利不虧義。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華的國度。在這個國度裏,有一位年輕的商人叫李明。
李明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商業頭腦,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然而,在一次重要的商業交易中,他面臨了一個艱難的抉擇。
當時,有一個富商找到李明,提出了一個極具誘惑的合作方案。如果李明答應與他合作,將會獲得鉅額的財富,但這個合作卻存在一些不道德的行爲,可能會損害到一些普通百姓的利益。
李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想起了自己的初心,想起了從小父母對他的教導,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他也知道,雖然眼前的利益巨大,但如果違背了道義,那將會給自己的內心帶來永遠的愧疚。
在經過一番掙扎後,李明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富商的提議。他說:“我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利不虧義,我不能做違背良心的事情。”
他的決定引來了一些人的嘲笑和不理解,他們認爲李明太傻,白白錯過了這樣一個好機會。但李明並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正直和善良爲他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的生意在這種良好的口碑下越發興旺,而那個曾經試圖誘惑他的富商,卻因爲不道德的行爲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李明這樣堅守道義的人。比如春秋時期的孔子,他一生都在追求道德的完善,教導弟子們要重義輕利。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基石。
又如古代的許多仁人志士,他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始終將道義放在首位。他們的事蹟被人們傳頌至今,成爲了激勵後人的榜樣。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忘記自己的道德底線。利不虧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實、穩健,也才能贏得他人的真正尊重和敬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道義的力量永遠是不可忽視的,它是我們爲人處世的根本準則,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
利不虧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