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齒伶牙
成語拼音
- lì chǐ líng yā
利齒伶牙成語解釋
- 伶通靈”,靈活,乖巧。能說會道。
典故出處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你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利齒伶牙。”
成語典故
- 不要長槍大劍,真個殺人手段高強;生得利齒伶牙,端的喫人腦髓不恕。★明·陸採《明珠記·奸謀》
成語造句
- 她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在辯論會上,面對對手的質疑和攻擊,總能迅速回應,那副巧言善辯的模樣,真可謂利齒伶牙。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小敏的女孩。小敏自幼聰慧過人,尤其以她那能言善辯的口才而聞名。
小敏生活的小鎮常常會有各種集會和活動。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自命不凡的學者,他在衆人面前誇誇其談,發表着一些自以爲是的觀點。小敏在一旁靜靜地聽着,越聽越覺得這位學者的觀點存在諸多漏洞。
終於,她忍不住站出來,條理清晰地指出了學者觀點中的錯誤之處,並且用她那敏捷的思維和伶俐的言辭進行反駁。學者一開始還試圖爲自己辯解,但在小敏那如連珠炮般的質問和駁斥下,漸漸變得啞口無言,最後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還有一次,小鎮上發生了一起糾紛。兩戶人家因爲一些瑣事而爭執不休,誰也不肯讓步。衆人紛紛前來勸解,但都無濟於事。這時,小敏出現了。她仔細地傾聽了雙方的陳述,然後憑藉着她那利齒伶牙,巧妙地分析了事情的利弊,指出了雙方的問題所在。在她的耐心調解下,兩戶人家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化干戈爲玉帛。
小敏的名聲漸漸傳開,人們都知道了這個有着利齒伶牙的女孩。她的智慧和口才爲小鎮解決了不少難題,也讓人們對她敬佩不已。
就如同歷史上的諸多能言善辯之人,如燭之武。在春秋時期,鄭國面臨秦國和晉國的圍攻,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憑藉着他的口才,成功地說服了秦穆公退兵,挽救了鄭國。他用犀利的言辭,分析局勢,點明利弊,展現出了非凡的語言魅力和智慧。
小敏也如同燭之武一般,用她的利齒伶牙,在生活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她的故事成爲了小鎮上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激勵着更多的人要善於思考,敢於表達,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爲解決問題、促進和諧貢獻力量。
隨着時間的推移,小敏逐漸長大,但她那利齒伶牙的本事始終伴隨着她。她利用自己的優勢,在更多的領域展現才華,爲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幫助和驚喜。她的故事也成爲了人們口中流傳的佳話,讓後人銘記和學習。
利齒伶牙-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