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斤燕削

成語拼音

lǔ jīn yàn xuē

魯斤燕削成語解釋

魯之削(小刀),宋之斤(斧頭),質量都很好;如易地生產,在魯造斤而在燕制削,質量不會優良。比喻由於地域等條件限制,學習模仿達不到原來水平。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兩件工藝品的工藝水平難分高下,不像有的物件有着魯斤燕削般明顯的優劣差異。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兩個國家,一個是魯國,一個是燕國。 魯國以其精湛的工藝而聞名,魯國的工匠們對各種技藝的鑽研可謂達到了極致。他們製作出來的物品,無論是精美的青銅器還是華麗的絲織品,都備受其他國家的讚賞。 而燕國,同樣有着自己獨特的技藝。燕國的工匠們擅長打造各種兵器,他們所鑄的刀劍鋒利無比,堅固耐用。 有一天,魯國的一位工匠帶着自己精心打造的斧頭來到了燕國。這把斧頭造型精美,斧刃鋒利,魯國工匠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了自信,認爲它一定能夠在燕國受到熱烈的歡迎。 然而,當他在燕國展示這把斧頭時,卻引來了一些燕國工匠的嘲笑。他們認爲魯國的斧頭雖然外觀好看,但在實際使用中卻並不如燕國打造的斧頭那樣實用。因爲燕國的斧頭更加厚重,更適合砍伐堅硬的木材。 魯國工匠聽後很不服氣,他覺得燕國工匠是在故意貶低他的作品。於是,他開始和燕國工匠爭論起來,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這個時候,一位見多識廣的老者走了過來。他聽了雙方的爭論後,笑着說:“你們不必再爭了,魯國的斧頭和燕國的斧頭各有其特點,這就如同魯斤燕削,它們在不同的場景下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優勢。魯國的斧頭精緻,適合一些精細的工作;而燕國的斧頭厚重,適合更需要力量的勞作。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哪一個更好,而是應該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 老者的一番話讓魯國工匠和燕國工匠都陷入了沉思。他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爭論是多麼的狹隘和片面。從此,他們開始互相學習對方的技藝,取長補短。魯國的工匠學習了燕國斧頭的厚重與實用,燕國的工匠也借鑑了魯國斧頭的精緻與美觀。 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國的技藝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魯斤燕削的故事也在各國之間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它提醒着人們,在看待不同的事物和文化時,不能片面地去評判優劣,而是要學會欣賞和尊重各自的特點,通過交流與合作,實現共同的進步。就如同這魯國的工藝和燕國的技藝,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魯斤燕削-成語圖片

魯斤燕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