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跡論心

成語拼音

lüè jì lùn xīn

略跡論心成語解釋

撇開表面的事實而評論其用心。

典故出處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上》以於立玉、於元薦爲亂天下者,亦豈遂爲定論乎?略跡而論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國士之風。”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判斷一個人的善惡時,不能只看表面行爲,要深入瞭解其動機和初衷,畢竟我們應該略跡論心,才能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 張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好學,勤奮努力,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毅力,在仕途上逐步嶄露頭角。 當時的朝廷中,官員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十分激烈。張華始終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道德底線,一心一意爲百姓做事。他不追求功名利祿的表面風光,而是注重內心的真誠和爲人民謀福祉的決心。 有一次,朝廷中發生了一起重大的事件,涉及到衆多官員。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機落井下石,想要藉此機會打擊異己,謀取私利。張華卻沒有隨波逐流,他仔細地調查事情的真相,不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 他發現其中一些官員雖然在某些行爲上有過失誤,但他們的本心是善良的,他們也曾爲國家和百姓做出過不少貢獻。張華認爲不能僅僅根據表面的行爲就對一個人全盤否定,而應該深入瞭解他們的內心想法和動機。 於是,張華在朝廷上據理力爭,向衆人闡述自己的觀點。他引經據典,以古代賢人的事例來說明不能以偏概全,要略跡論心。他說:“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能因爲一個人的一點小過錯就忽略了他們的功績和善意。我們應該以寬廣的胸懷去理解和包容他人,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善良和真誠。” 張華的話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共鳴,他們也紛紛站出來支持張華的觀點。最終,朝廷在處理這件事情時更加公正合理,沒有冤枉那些本心善良的官員。 張華的這種略跡論心的做法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他也因此在朝廷中贏得了更高的聲譽。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時光流轉,張華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提醒着人們在評價他人時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要深入探究其內心,以更加公正、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人和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人,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略跡論心這一理念在人際交往和社會治理中有着重要的意義。

略跡論心-成語圖片

略跡論心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