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富差貧

成語拼音

mài fù chà pín

賣富差貧成語解釋

指對於富人,得錢便予以免除差役;對於窮人,便任意徵派勞役。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社會中,絕不能容忍那些爲了私利而賣富差貧,破壞公平正義的行爲。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位姓張的縣令。這位縣令表面上看起來公正廉明,實則心懷叵測。 在他治理的轄區內,有兩個村子,一個村子較爲富裕,村民們大多家境殷實;而另一個村子則相對貧窮,百姓們生活困苦。張縣令在處理事務時,完全不顧公平原則,總是故意偏向富裕的村子。對於富村的一些違規行爲,他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會暗中相助。而對於窮村,他卻百般刁難,任何一點小錯誤都會被他放大嚴懲。 一次,兩個村子因爲一塊土地的歸屬問題產生了糾紛。富村憑藉着自己的財富和勢力,強行霸佔了那塊土地,窮村的村民們自然不服,便一同來到縣衙告狀。張縣令心中早有偏袒,他根本不聽窮村村民們的申訴,反而斥責他們無事生非。他故意歪曲事實,將土地判給了富村,讓窮村的百姓們有苦難言。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縣令這種賣富差貧的行爲越來越肆無忌憚。他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窮村的百姓們生活更加艱難,而富村在他的庇護下越發驕橫跋扈。 當地的一位老秀才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決定挺身而出,揭露張縣令的醜惡嘴臉。老秀才收集了大量的證據,寫了一封長長的訴狀,輾轉交到了上級官府。上級官府接到訴狀後,十分重視,立即派人前來調查。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張縣令賣富差貧的種種劣跡終於被揭露出來。 最終,張縣令被革職查辦,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小鎮上的百姓們也終於迎來了公正,生活開始慢慢恢復正常。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爲官者應當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則,不能因爲私利而賣富差貧,否則必將受到歷史的審判和人民的唾棄。正如古人所云:“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只有真正做到公正廉明,爲百姓謀福祉,才能贏得人民的尊重和愛戴。

賣富差貧-成語圖片

賣富差貧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