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官鬻爵
成語拼音
- mài guān yù jué
賣官鬻爵成語解釋
- 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
典故出處
- 《宋書·鄧琬傳》父子並賣官鬻爵。”
成語典故
- 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
成語造句
- 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官場腐敗不堪,一些人利慾薰心,爲了滿足私慾竟然賣官鬻爵,導致國家治理混亂,民不聊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政治逐漸腐敗,社會風氣每況愈下。
當時有一位權臣,他手握重權,卻心思不正,一心想着利用手中的權力爲自己謀取私利。他開始明目張膽地賣官鬻爵,將各種官職明碼標價,只要有人肯出足夠的錢財,就能買到心儀的官位。
一時間,官場變得混亂不堪。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因爲沒有足夠的錢財而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而一些毫無才能的富家子弟卻通過花錢買官,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官場。這些人上任後,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和國家的發展。
有一位清正廉潔的官員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多次上書朝廷,揭露這位權臣的醜惡行徑,引用歷史上那些因賣官鬻爵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事例,懇請皇上能夠嚴懲這種行爲,以正朝綱。然而,這位權臣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他通過各種手段將這些上書都壓了下來,並且還對那位清正廉潔的官員進行打擊報復。
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終於,這種腐敗的行爲引起了民間一些有識之士的不滿,他們開始祕密組織起來,試圖反抗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消息漸漸傳到了皇上的耳中,皇上開始對這位權臣的行爲產生了懷疑。
經過一番暗中調查,皇上終於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他大怒不已,立刻下令將這位權臣革職查辦,並嚴懲了那些通過買官進入官場的人。朝廷開始大力整頓吏治,清除那些賣官鬻爵的醜惡現象,逐漸恢復了官場的清明。
然而,國家已經因爲賣官鬻爵的行爲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要想完全恢復往日的繁榮昌盛,還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和努力。這個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一個警示,提醒人們要堅決抵制這種腐敗行爲,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正如古人云:“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賣官鬻爵-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