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齒無怨

成語拼音

mò chǐ wú yuàn

沒齒無怨成語解釋

比喻永無怨言。

典故出處

《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即使面對諸多困難和挫折,他始終堅守承諾,爲了大家的利益付出,旁人都覺得他這樣做不值得,可他卻表示自己會一如既往,沒齒無怨。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君主十分賢明,他致力於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忠誠的臣子名叫李義。李義爲人正直,一心爲國家和百姓着想。有一次,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陷入了困境。李義心急如焚,他主動向君主請命,前往災區查看情況並設法解決問題。 在災區,李義看到了百姓們的艱難處境,他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積蓄來幫助他們,並且積極組織救災工作,帶領百姓們挖井找水、補種莊稼。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災區的情況逐漸得到了改善,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感激之情。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李義卻遭到了一些奸臣的嫉妒和陷害。他們在君主面前污衊李義貪污救災物資,圖謀不軌。君主一開始並不相信這些謠言,但隨着奸臣們不斷地進讒言,君主也漸漸對李義產生了懷疑。 李義得知自己被誣陷後,心中雖然感到委屈和憤怒,但他並沒有爲自己辯解。他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國家和百姓,問心無愧。即使被君主誤解,他也毫無怨言。最終,君主聽信了奸臣的話,將李義貶爲了庶民。 離開朝堂後的李義,並沒有因此而怨恨君主,他依然心繫國家和百姓。他默默地在民間繼續爲百姓做着好事,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百姓們都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對他更加敬重和愛戴。 多年後,國家又遭遇了一場危機,君主在束手無策之際,想起了李義的才能和忠誠。他意識到自己當初錯怪了李義,於是親自派人去請李義回來。李義得知君主的心意後,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回到了朝堂。 在李義的幫助下,國家成功地度過了危機。君主對他深感愧疚,想要重重地賞賜他,但李義卻婉言謝絕了。他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能爲國家和百姓效力,我此生無憾,即使曾經遭受誤解,我也沒齒無怨。”君主聽後,感動不已,對李義越發敬重。 從此以後,李義繼續爲國家和百姓奉獻着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了很久很久。而“沒齒無怨”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即使到了年老也毫無怨言,始終保持着忠誠和堅定。

沒齒無怨-成語圖片

沒齒無怨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