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是情非
成語拼音
- mào shì qíng fēi
貌是情非成語解釋
- 表面做的與心裏想的完全兩樣。比喻表裏不一。
典故出處
- 《與僧正教》信可謂心與事背,貌是情非。”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她表面上對我關懷備至,實際上卻是貌是情非,心中另有盤算。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有一位官員名叫張義。他外表看起來溫文爾雅,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對上司畢恭畢敬,對同僚也總是笑臉相迎,給人一種非常可靠的感覺。
起初,張義憑藉着他那看似和善的外貌和得體的舉止,贏得了衆人的好感和信任。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不尋常的事情開始逐漸浮出水面。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項重要的決策,關乎百姓的福祉。許多官員都積極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方案,力求爲國家和百姓謀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張義卻在背地裏與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勾結,試圖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私利。他在表面上裝作支持那些對國家有益的決策,實際上卻暗中破壞,將一些重要的信息透露給那些與他勾結的人。
當一些正直的官員發現了他的所作所爲後,開始對他產生懷疑。但張義卻巧言令色,憑藉着他那能說會道的本事,成功地打消了他們的疑慮。他繼續在衆人面前維持着那副善良正直的形象,背地裏卻幹着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
隨着時間的流逝,張義的真面目終於慢慢被揭露出來。人們這才意識到,他之前所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假象,他的內心與他的外表完全不符,可謂是貌是情非。百姓們對他的欺騙和背叛感到無比憤怒,而那些曾經被他矇蔽的官員們也懊悔不已。
最終,張義的惡行被徹底揭露,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不能僅僅憑藉一個人的外表和表面現象來判斷其本質。貌是情非的人往往隱藏得很深,只有通過時間和深入的瞭解,才能看清他們的真實面目,避免被他們所欺騙和傷害。正如古人云:“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用心去感受和判斷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意圖。
貌是情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