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過其實

成語拼音

míng guò qí shí

名過其實成語解釋

名聲超過實際才能。

典故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實者損。”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業內被吹捧得很高,但經過深入瞭解,發現他的能力名過其實,並沒有大家傳說的那麼厲害。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有一個名叫馬謖的人。馬謖自幼聰慧,喜好談論兵法,常常能說出一些獨到的見解,因此在一些人眼中他頗具才華,名聲漸漸傳播開來。 當時,諸葛亮對馬謖十分器重,認爲他是一個可造之材。然而,馬謖實際上並沒有他表現出來的那麼有真才實學。 建興六年,諸葛亮爲實現“北定中原”的目標,決定出師北伐。他派馬謖爲前鋒,鎮守街亭。馬謖到達街亭後,不顧副將王平的勸阻,執意將大軍屯兵於一座孤山上,想以此來展現自己的“奇謀”。 魏將張郃率軍前來,迅速切斷了馬謖軍的水源和糧道。馬謖的軍隊頓時陷入混亂之中,士兵們無水可飲,飢餓難耐,戰鬥力急劇下降。張郃趁機發動攻擊,馬謖軍大敗。 街亭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精心策劃的北伐大計遭受重大挫折。諸葛亮不得不下令撤退,第一次北伐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事後,諸葛亮對自己錯用馬謖悔恨不已。他意識到,馬謖雖然有名氣,但其才能實則名過其實。原本以爲他精通兵法,能夠擔當重任,卻沒料到在關鍵時刻,他的那些所謂的“才華”根本無法應對實際的戰爭局面。 正如《後漢書·黃瓊傳》中所說:“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馬謖正是在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典型例子。這次的失敗讓諸葛亮深刻認識到,看人不能僅僅依據名聲和表面現象,而要真正考察其實際能力和品行。而馬謖也爲自己名過其實的行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被諸葛亮依法處置。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不要被虛假的名聲所迷惑,要注重內在的真實才能,以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名過其實-成語圖片

名過其實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