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过其实

成语拼音

míng guò qí shí

名过其实成语解释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典故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业内被吹捧得很高,但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他的能力名过其实,并没有大家传说的那么厉害。

成语故事

在东汉末年,有一个名叫马谡的人。马谡自幼聪慧,喜好谈论兵法,常常能说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因此在一些人眼中他颇具才华,名声渐渐传播开来。 当时,诸葛亮对马谡十分器重,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然而,马谡实际上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有真才实学。 建兴六年,诸葛亮为实现“北定中原”的目标,决定出师北伐。他派马谡为前锋,镇守街亭。马谡到达街亭后,不顾副将王平的劝阻,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想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奇谋”。 魏将张郃率军前来,迅速切断了马谡军的水源和粮道。马谡的军队顿时陷入混乱之中,士兵们无水可饮,饥饿难耐,战斗力急剧下降。张郃趁机发动攻击,马谡军大败。 街亭的失守,使得诸葛亮精心策划的北伐大计遭受重大挫折。诸葛亮不得不下令撤退,第一次北伐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事后,诸葛亮对自己错用马谡悔恨不已。他意识到,马谡虽然有名气,但其才能实则名过其实。原本以为他精通兵法,能够担当重任,却没料到在关键时刻,他的那些所谓的“才华”根本无法应对实际的战争局面。 正如《后汉书·黄琼传》中所说:“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马谡正是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典型例子。这次的失败让诸葛亮深刻认识到,看人不能仅仅依据名声和表面现象,而要真正考察其实际能力和品行。而马谡也为自己名过其实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被诸葛亮依法处置。这个故事也警示着后人,不要被虚假的名声所迷惑,要注重内在的真实才能,以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名过其实-成语图片

名过其实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