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殘兵
成語拼音
- lǎo ruò cán bīng
老弱殘兵成語解釋
- 原指年老沒有作戰能力的士兵。現多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並婦人出降;彼必不爲備,我既以兵繼百姓之後出攻之。”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袁尚進攻平原,審配與陳琳留守冀州,曹操趁機圍困冀州。袁尚派主簿李孚扮作曹軍去攻冀州,審配見是李孚,就與他商定先用婦幼與老弱殘兵假降曹操,主力部隊混出城與曹操決戰,被曹操識破,曹操將計就計取了冀州。
成語造句
- 戰場上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殘兵,已毫無戰鬥力可言。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那是在一個動盪的時期,有一個國家經歷了多年的戰亂。這個國家的君主爲了擴張領土,不斷髮動戰爭,導致國家的兵力和資源都受到了極大的損耗。
在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中,這個國家遭遇了勁敵。雙方激戰數日,傷亡都極爲慘重。最終,這個國家雖然勉強取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戰場上,存活下來的士兵們大多傷痕累累,疲憊不堪。
當他們班師回朝時,這支軍隊已經不再是曾經那支威風凜凜、士氣高昂的隊伍了。他們中許多人或年老體弱,或身受重傷成爲殘疾,幾乎是一羣老弱殘兵。他們艱難地行走在歸家的路上,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
國家的大臣們看到這支軍隊的慘狀,無不痛心疾首。他們意識到,長期的戰爭已經讓國家陷入了困境,如果再不改變策略,國家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危機。於是,一些有遠見的大臣開始向君主進言,建議他停止戰爭,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經濟,培養新的兵力。
然而,君主卻被之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固執地認爲只要繼續征戰,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他無視大臣們的建議,執意再次發動戰爭。結果,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這支老弱殘兵組成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敵人的進攻,連連敗退,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滅。
這個故事深刻地警示着後人,戰爭的殘酷不僅會帶來人員的傷亡,更會讓一個國家陷入困境。過度的征戰就如同竭澤而漁,會讓國家失去發展的根基。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不能讓國家因爲一時的衝動和貪婪而淪爲老弱殘兵般的境地。同時,我們也要珍惜和平,努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老弱殘兵-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