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之難
成語拼音
- mò lù zhī nán
末路之難成語解釋
- 末路最後的一段路程。走最後一段路程是艱難的。比喻越到最後,工作越艱鉅。也比喻保持晚節不易。
典故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五》‘行百里路,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
成語典故
- 既髦,猶患末路之難。★《宋史·趙蕃傳》
成語造句
- 如今他身處困境,才真正明白想要擺脫這局面,克服這其中的險阻,其艱難程度無異於末路之難。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經歷深刻地詮釋了“末路之難”。
他叫項羽,曾是那個力能扛鼎、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起初,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憑藉着過人的勇氣和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屢戰屢勝,勢力逐漸壯大。他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擊敗秦軍主力,成爲了衆人矚目的英雄。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形勢逐漸發生了變化。在與劉邦的楚漢之爭中,項羽開始暴露出一些致命的弱點。他剛愎自用,聽不進謀士的良策,鴻門宴上本有機會除掉劉邦,卻因他的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劉邦則趁機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慢慢佔據了優勢。
在垓下之戰中,項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劉邦率領各路諸侯將他重重圍困,此時的項羽已經陷入了絕境。四面楚歌響起,項羽的士兵們士氣低落,他們開始思念家鄉,紛紛逃離。項羽看着身邊的將士越來越少,心中充滿了絕望。
他深知自己已經走到了末路,曾經的輝煌如今已如過眼雲煙。但他依然不肯屈服,帶着僅存的少數親信奮力突圍。在烏江邊,項羽停下了腳步,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感慨萬千。他曾是那麼的不可一世,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他本有機會成就一番霸業,但卻因爲自己的種種錯誤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面對滔滔江水,項羽發出了最後的悲嘆:“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隨後,他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項羽的故事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末路之難”的含義,在走向末路之時,每一步都充滿了艱難和抉擇,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項羽的悲劇成爲了後人不斷反思和汲取教訓的寶貴財富。我們應從他的故事中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善於傾聽他人的建議,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免在末路之時陷入難以挽回的困境。同時,也要明白成功與失敗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只有不斷地努力和積累,才能在關鍵時刻把握機遇,走向成功的彼岸。
末路之難-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