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耳聞

成語拼音

mù dǔ ěr wén

目睹耳聞成語解釋

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典故出處

《資治通鑑·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成語典故

僕遭遇明時,寓遊京國,目睹耳聞,殆非一日,不得不爲集錄。★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序

成語造句

在這座古老的小鎮上,發生了許多離奇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印象深刻,我親身經歷了其中的一些,可謂目睹耳聞,深有感觸。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張華自幼勤奮好學,心懷壯志,渴望能在這亂世中有所作爲。 當時的社會,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張華經常行走於市井之間,目睹着百姓們的艱難生活,耳聞着他們的嘆息和哀怨。他看到人們因爲戰爭而流離失所,看到家園被摧毀,看到生命在戰火中消逝。 有一次,張華路過一個村莊,那裏剛剛經歷了一場殘酷的戰鬥。他看到村莊裏一片狼藉,房屋倒塌,血跡斑斑。村民們圍坐在一起,眼中充滿了悲傷和絕望。張華停下腳步,靜靜地聽着他們講述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這些目睹耳聞的景象深深地觸動了張華的內心,他立下誓言,一定要爲百姓們做些什麼,改變這個悲慘的現狀。他開始努力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討如何拯救國家和人民。 經過不懈的努力,張華和他的朋友們終於得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向當時的統治者進言,闡述了百姓的苦難和他們的改革建議。統治者被他們的真誠和決心所打動,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改善百姓的生活,減輕戰爭的影響。 張華也因其才華和勇氣逐漸嶄露頭角,成爲了衆人敬仰的人物。然而,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目睹耳聞的那些苦難,始終保持着對百姓的關懷和同情。 在張華的努力下,那個動盪的地區逐漸恢復了生機,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張華的事蹟被人們傳頌着,成爲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真正去目睹和耳聞身邊的人和事,才能深刻地理解他人的痛苦和需求,才能激發起內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爲改變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就像張華一樣,他的經歷讓他明白了百姓的渴望,也讓他堅定地走上了爲人民奮鬥的道路。我們也應該在生活中多去關注他人,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或許我們也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和價值,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睹耳聞-成語圖片

目睹耳聞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