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貢稱臣

成語拼音

nà gòng chēng chén

納貢稱臣成語解釋

繳納貢品,自稱爲臣下◇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昔日強大的王朝,周邊許多小國都紛紛前來,甘願納貢稱臣。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兩個國家相鄰,一個是強大的甲國,另一個是相對弱小的乙國。 起初,兩國之間還算相安無事,各自發展着自己的國家。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甲國的國王野心逐漸膨脹,他渴望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勢力範圍。於是,他開始頻繁地對乙國進行騷擾和挑釁。 乙國的國王和大臣們意識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他們的國家將面臨巨大的災難。經過一番商議,他們決定採取一個無奈的舉措——向甲國納貢稱臣。 每年,乙國都會派遣使者帶着大量的珍寶、財物和特產前往甲國,向甲國的國王表示臣服和敬意。甲國國王欣然接受了這些貢品,並且在一段時間內也確實減少了對乙國的侵犯。 乙國的百姓們雖然對納貢稱臣的做法感到不滿,但他們也明白這是爲了換取國家的和平與安寧。然而,乙國的國王和大臣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努力。他們暗中積蓄力量,發展經濟、訓練軍隊,希望有一天能夠擺脫這種屈辱的局面。 歷史上,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古代中國的一些朝代,周邊的小國爲了避免戰爭和災難,也會選擇向強大的中原王朝納貢稱臣。例如,漢朝時期,西域的許多國家都曾向漢朝稱臣納貢,以換取和平與貿易的機會。 經過多年的努力,乙國終於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的軍隊變得精銳,國家的經濟也日益繁榮。終於,乙國國王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決定不再向甲國納貢稱臣,而是要奮起反抗,爭取國家的獨立和尊嚴。 乙國向甲國發出了挑戰,甲國國王大怒,立刻率領大軍前來征討。然而,此時的乙國已經今非昔比,他們在戰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乙國最終戰勝了甲國,成功地擺脫了納貢稱臣的屈辱地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壓力和困難時,暫時的妥協和退讓並不一定是壞事,但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目標和尊嚴。只有不斷地努力和積累力量,才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實現逆襲,贏得自己應有的地位和尊重。就像乙國一樣,雖然曾經納貢稱臣,但通過不懈的奮鬥,最終實現了國家的崛起和獨立。

納貢稱臣-成語圖片

納貢稱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