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鴃舌
成語拼音
- nán mán jué shé
南蠻鴃舌成語解釋
- 鴃即伯勞。原爲孟子譏諷楚人許行說話如鳥語◇用以譏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典故出處
-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成語典故
- 彼時江以南,爲南蠻鴃舌之鄉。★清·採蘅子《蟲鳴漫錄》
成語造句
- 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中,有些人因不瞭解他國文化,就輕易批評他國語言,這種狹隘的態度簡直如同過去認爲他人是南蠻鴃舌般無知。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地區文化昌盛,禮儀周全。而在遙遠的南方,有一片被人們視爲荒蠻之地的地方。
當時,有一個來自中原的使者被派遣前往南方的一個部落。當他踏入這片土地時,立刻感受到了與中原的巨大差異。這裏的人們有着獨特的風俗習慣和語言。
使者發現,他們所說的語言在他聽來極爲怪異,難以理解,就如同那“南蠻鴃舌”一般。使者試圖與當地的首領交流,但雙方因爲語言的障礙而進展艱難。
然而,使者並沒有輕易放棄。他開始耐心地觀察當地人的生活和行爲,試圖從他們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中理解他們的意思。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漸漸對這片土地和這裏的人們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在與當地人相處的過程中,使者也意識到不能僅僅因爲他們的語言不同就輕視他們。雖然他們的語言聽起來奇怪,但他們同樣有着自己的智慧和情感。
使者回到中原後,將自己在南方的經歷和感受告訴了其他人。他強調不能僅憑語言的差異就對其他地區的人抱有偏見。這也讓中原的人們開始反思自己對於南方荒蠻之地的看法。
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原與南方的交流逐漸增多。人們慢慢學會了尊重和理解彼此的差異,不再輕易地用“南蠻鴃舌”這樣帶有歧視性的詞語去形容別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因爲他人的語言、文化或風俗習慣與自己不同就加以貶低和排斥。我們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認識和接納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摒棄偏見和歧視,共同構建一個和諧、多元的社會。正如古人所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人類的團結與進步。
南蠻鴃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