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爲師
成語拼音
- néng zhě wéi shī
能者爲師成語解釋
- 會的人就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
典故出處
- 《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爲師。”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任何人只要在某方面有專長和經驗,都有可能成爲我們學習的對象,正所謂能者爲師。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孔丘的年輕人,他對知識有着無比的渴望和追求。
孔丘自幼勤奮好學,一心想要探究世間的真理和智慧。他廣聞博識,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一次,孔丘在外出遊歷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在鄉村中以牧羊爲生的老人。這個老人雖然身份平凡,但他對於自然和生活卻有着獨特的見解。
孔丘與老人交談起來,他驚訝地發現老人對於天文、地理、節氣等方面的知識竟然如此精通。老人能夠準確地根據星辰的位置判斷季節的變化,也能根據雲彩的形態預測天氣的走向。孔丘被老人的智慧深深折服,他虛心地向老人請教各種問題。
老人也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孔丘。在相處的過程中,孔丘意識到,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並不能決定其知識的價值,只要有真才實學,就值得自己去學習。於是,他不顧旁人異樣的眼光,拜這位牧羊老人爲師,認真地學習老人所教授的一切。
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都不理解孔丘爲何會向一個牧羊老人求學。然而,孔丘卻堅定地認爲,能者爲師,只要對方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就應該放下身段去請教。
後來,孔丘憑藉着這種謙遜好學的態度,不斷地向各種各樣的人學習,無論是學者、工匠還是普通百姓,只要他們身上有閃光點,孔丘都能以師禮相待。正是因爲他的這種精神,使得他的知識日益淵博,最終成爲了一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正如《禮記·學記》中所說:“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孔丘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求知的道路上,不要被外在的因素所束縛,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和學習他人的長處。能者爲師,只有不斷地向他人學習,我們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在當今社會,我們更應該秉持這種精神,善於發現身邊人的優點和才能,虛心學習,共同成長,爲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光彩。
能者爲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