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寄賣友
成語拼音
- lì jì mài yǒu
酈寄賣友成語解釋
- 酈寄出賣朋友
典故出處
- 南朝·齊·巨源《爲尚書符荊州》:“雖呂布販君,酈寄賣友,方之斯人,未足爲酷。”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酈寄與呂后的親戚呂祿關係很好,得到了榮華富貴。呂后死後,衆大臣策劃誅滅呂氏。將軍呂祿掌管北軍,太尉周勃不能進入其中,於是同酈寄的父親商議,讓酈寄騙呂祿出遊,周勃才得以進據北軍,乘機殺了呂祿。
成語造句
- 他爲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做出了酈寄賣友般的行爲,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 在漢朝時期,有一個名叫酈寄的人。酈寄與呂祿交情深厚,呂祿是當時呂后的侄子,手握重兵。
當時呂后專權,呂氏一族權勢熏天,引起了許多大臣的擔憂和不滿。呂后去世後,大臣們密謀想要剷除呂氏勢力,恢復漢室正統。而呂祿作爲呂氏集團的重要人物,他所掌握的軍隊成爲了關鍵。
周勃、陳平這些大臣們深知要解決呂氏問題,必須先解決呂祿。他們想到了酈寄,認爲酈寄或許可以利用他和呂祿的關係來達到目的。於是,他們找到酈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施加了一些壓力。酈寄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自己的朋友呂祿,一邊是國家的大義和衆多大臣的期望。
最終,酈寄在種種權衡之下,選擇了站在大臣們這一邊。他憑藉着與呂祿的交情,設計將呂祿從其營地中誘騙出來。呂祿對酈寄毫無防備,輕易地相信了他,結果陷入了圈套。失去了呂祿掌控的軍隊,呂氏勢力被迅速瓦解,漢室得以重新穩定。
然而,酈寄的行爲卻被一些人視爲“賣友”。人們對他的做法褒貶不一,有人認爲他爲了國家大義而捨棄了個人的友情,是一種高尚的行爲;而也有人指責他背叛朋友,不講義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酈寄的行爲確實複雜且具有爭議性。在那樣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每個人都面臨着艱難的抉擇。酈寄的選擇雖然導致了他與呂祿友誼的破裂,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他的行動對穩定國家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件事情也讓我們思考,在面對個人情感與國家大義、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應該如何抉擇。酈寄賣友的故事成爲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提醒着後人在複雜的情境中權衡利弊,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決定。
儘管酈寄的行爲引發了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漢朝歷史的關鍵時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故事流傳下來,成爲了人們探討忠誠、友情與大義等諸多問題的一個素材,也讓我們對那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酈寄賣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