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之涔
成語拼音
- niú tí zhī cén
牛蹄之涔成語解釋
- 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積水。形容水量極少。也比喻處在不能有所作爲的境地。
典故出處
- 《淮南子·汜論訓》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鱣鮪。”《淮南子·俶真》牛蹄之涔,無尺之鯉。”北周·庾信《爲杞公讓宗師表》況復一枝倦曲,終危九層之臺;一股涔蹄,必傷千里之駕。”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雨水積在低窪處,形成的那一小片水域,不過是牛蹄之涔,很快就會乾涸。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各國之間的政治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名叫衛靈公的君主,他統治着衛國。衛國本是一個不大的諸侯國,但在衛靈公的治理下,也能在亂世中求得一時的安穩。
衛靈公有一位十分信任的大臣,名叫王孫賈。這王孫賈頗具才能,也深受衛靈公的倚重。
有一次,衛國面臨着來自鄰國的威脅。鄰國的軍隊來勢洶洶,大有一舉吞併衛國之勢。衛靈公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在朝堂之上,大臣們各抒己見。有的主張求和,以避免戰爭帶來的破壞;有的則堅決主戰,認爲衛國應當捍衛自己的尊嚴和領土。
王孫賈站了出來,他慷慨陳詞道:“主公,如今局勢危急,但我們不能畏懼退縮。若我們一味求和,那無疑是將自己置於牛蹄之涔,看似暫時安全,實則危機四伏。一旦鄰國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他們必然會再次進犯,而那時我們將再無還手之力。”
衛靈公聽了王孫賈的話,深以爲然。他決定帶領衛國的軍民奮起抵抗,保衛自己的家園。
在戰爭中,衛國的軍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最終,他們成功擊退了鄰國的軍隊,保衛了衛國的安寧。
經此一役,衛靈公更加重視王孫賈,而王孫賈所說的“牛蹄之涔”也成爲了衛國朝堂上時常被提及的警言。它提醒着衛國的君臣們,在面對困難和威脅時,不能只圖眼前的安逸,而要有長遠的眼光和堅定的決心,否則就會像處在牛蹄印裏的一點點積水那樣,看似安全,實則隨時可能幹涸消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陷入看似安全的小環境中而忽視潛在的危機,要有危機意識和長遠的規劃,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立足和發展。
牛蹄之涔-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