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之怒
成語拼音
- léi tíng zhī lù
雷霆之怒成語解釋
- 雷霆:霹靂。象霹靂一樣的盛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典故出處
-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成語典故
-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建都建業。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想與東吳結成同盟。孫權封他爲燕王,沒想到公孫淵出爾反爾,殺了吳國派去的使臣。孫權聽後大發雷霆之怒,準備出兵渡海討伐公孫淵,被大將陸遜等勸止。
成語造句
- 他犯下了嚴重的錯誤,老闆得知後頓時大發雷霆之怒。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強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王以其威嚴和果斷而聞名。
有一次,國王收到了一份緊急軍情,邊境遭到了敵國的突然襲擊。國王聞之大怒,他立即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在朝堂之上,國王的臉色陰沉得可怕,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股威嚴和憤怒。
大臣們都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不敢輕易發言。這時,一位年輕的將軍站了出來,他慷慨激昂地說道:“陛下,我們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立刻出兵反擊,捍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國王聽了,心中的怒火更加旺盛,他猛地一拍桌子,大聲吼道:“可惡的敵國,竟敢侵犯我國邊境,朕定要讓他們見識到朕的雷霆之怒!”
於是,國王迅速調動了大批軍隊,親自率領他們奔赴邊境。在戰場上,國王身先士卒,展現出了無比的勇氣和決心。他的士兵們受到他的鼓舞,個個奮勇殺敵,毫不畏懼。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敵國的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紛紛潰敗而逃。國王帶領着勝利的軍隊凱旋而歸,回到了王宮。
百姓們聽聞國王的英勇事蹟,紛紛涌上街頭,歡呼雀躍,爲國王的勝利而慶祝。國王站在王宮的城樓上,看着下面歡呼的人羣,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滿足。
然而,國王並沒有因爲這次的勝利而放鬆警惕。他深知,只有保持強大的實力和威嚴,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從此以後,國王更加註重國家的軍事建設和防禦,時刻準備着應對任何可能的威脅。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位國王的雷霆之怒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奇故事。他的果斷和勇敢,爲國家贏得了尊嚴和榮耀,也讓人們明白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必須要有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才能戰勝一切。而國王那展現出的雷霆之怒,也成爲了國家強大力量的象徵,讓敵國不敢輕易再犯。
雷霆之怒-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