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

成語拼音

liàng lì ér xíng

量力而行成語解釋

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成語典故

公元前712年,鄭莊公藉口許莊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聯合齊、魯兩國消滅許國,在處置問題上齊歷公提議讓魯國管轄,魯隱公則提議讓鄭莊公管轄。鄭莊公量力而行將許國分成東西兩塊,東部由許莊公之弟許叔管,西邊交大夫公孫獲管轄。

成語造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不可盲目衝動,要量力而行,否則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在如今的山東地區有一個小諸侯國叫做莒國。莒國中有一位名叫賓須無的大臣,他以其智慧和穩重而備受敬重。 有一次,莒國國君決定對鄰國發動一場戰爭,他召集了大臣們商議此事。在朝堂上,大多數大臣都迎合國君的想法,紛紛表示支持戰爭,認爲這是一個展示莒國實力的好機會。然而,賓須無卻站出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賓須無冷靜地分析道:“國君,我們必須要慎重考慮。戰爭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涉及到衆多方面。我們需要評估我們的實力是否足以應對這場戰爭,不能僅僅憑藉一時的衝動就做出決定。”他接着引經據典道:“昔日,有許多國家就是因爲沒有量力而行,盲目發動戰爭,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滅。我們不能重蹈他們的覆轍。” 國君聽了有些不悅,反駁道:“難道我們要一直畏手畏腳嗎?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和力量。” 賓須無耐心地解釋道:“國君,我們當然不是畏手畏腳,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我們需要清楚地瞭解對方的實力和可能的反應,以及戰爭對我們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影響。如果我們不量力而行,貿然發動戰爭,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無法承受的後果。” 在賓須無的堅持和詳細分析下,莒國國君最終打消了發動戰爭的念頭。 事後,莒國避免了一場可能的災難。賓須無的量力而行的觀點也在莒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在面對重大決策時的一個重要準則。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量力而行。無論是個人的目標設定,還是團隊的行動規劃,都需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資源來進行合理的安排。就如同那句古話:“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我們不能盲目追求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否則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壓力和困擾。只有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合理地制定計劃和目標,才能穩步前行,取得真正的成功。 量力而行,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態度。它讓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因爲衝動和盲目而陷入困境。正如賓須無以其遠見卓識爲莒國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危機,我們也可以通過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讓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順暢和穩健。

量力而行-成語圖片

量力而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