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張劍拔
成語拼音
- nǔ zhāng jiàn bá
弩張劍拔成語解釋
- 比喻雄健。亦作劍拔弩張”。
典故出處
- 明豐道生《真賞齋賦》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壇山,吉日癸巳,親題材石間,弩張劍拔,虎跳龍盤。”
成語典故
- 輕裾長袖難爲伍,一卷吟哦蓬藿門。莫道而今詩思澹,弩張劍拔氣猶存。★沈礪《題近作後》詩
成語造句
- 雙方氣氛十分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簡直是弩張劍拔。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亂世之中,諸侯紛爭,天下動盪不安。
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梁國和趙國。梁國的國君梁惠王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增強自己的勢力;趙國的國君趙襄王則力圖保衛自己的國土,守護百姓的安寧。
這一年,梁惠王決定出兵攻打趙國,他召集了大批的軍隊,準備一舉拿下趙國。趙國得知消息後,全國上下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趙襄王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紛紛獻策,但始終沒有一個能讓趙襄王滿意的辦法。
在這危急關頭,有一位名叫藺相如的大臣挺身而出。他深知梁國此次來勢洶洶,正面交鋒必然損失慘重。於是,他向趙襄王建議,先派出使者前往梁國,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
藺相如親自作爲使者前往梁國。見到梁惠王時,藺相如不卑不亢,陳述利弊。他說道:“大王,如今您興師動衆,欲攻打趙國。然而,戰爭一旦開啓,必將生靈塗炭,百姓遭殃。且趙國雖小,但軍民一心,定會拼死抵抗。屆時,雙方必將陷入苦戰,損失難以估量。這豈不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梁惠王聽了藺相如的話,心中有所動搖,但他仍不甘心放棄攻打趙國的計劃。藺相如見此情形,繼續說道:“大王,如今各國之間的局勢猶如弩張劍拔,一觸即發。若您執意發動戰爭,其他諸侯國必然趁虛而入,到那時,梁國恐怕也難以自保。”
梁惠王沉思良久,最終被藺相如的言辭所打動,他意識到戰爭帶來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於是,他下令撤回了軍隊,放棄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趙國因此避免了一場災難,藺相如也因他的智慧和勇氣而名垂青史。而“弩張劍拔”這個成語,也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兩國之間緊張到極點、彷彿隨時都會爆發戰爭的局勢。
弩張劍拔-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