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喏連聲
成語拼音
- nuò nuò lián shēng
喏喏連聲成語解釋
- 喏喏答應的聲音。一聲接一聲地答應。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
典故出處
-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閃的我孤孤另另,說的話誕誕鄧鄧,俺也曾輕輕喚着,躬躬前來,喏喏連聲。”
成語典故
- 說得龍濟光滿面羞慚,沒奈何喏喏連聲,告別而去。★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九回
成語造句
- 他面對老闆的指責,不敢反駁,只是喏喏連聲。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年輕書生。李福家境貧寒,但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一心期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有一年,小鎮上來了一位新的縣令。這位縣令名叫趙權,爲人貪婪且專橫跋扈。他上任後,不僅加重了百姓的賦稅,還時常以各種名義搜刮民脂民膏。
李福見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心中憤憤不平。一日,他鼓起勇氣前往縣衙,想要向縣令進諫,懇請他減輕百姓的負擔。
當李福站在縣衙大堂上,面對趙權時,心中不禁有些膽怯。趙權聽完李福的陳述,臉色一沉,大聲呵斥道:“你這小小書生,竟敢妄議本官的政事!”李福被這突如其來的呵斥嚇得渾身一顫,但他仍強忍着恐懼,繼續說道:“大人,百姓們實在是生活艱難,還望大人能體諒一二。”
趙權怒目圓睜,拍案而起:“放肆!你這是在指責本官治理無方?來人,給我將他拖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李福驚恐萬分,連連求饒:“大人饒命,大人饒命!”一旁的衙役們不由分說,將李福拖了下去。
經過這一次的遭遇,李福對趙權的畏懼愈發加深。後來,每次在路上遇到趙權,李福都會遠遠地躲開。若實在避無可避,李福便會低頭喏喏連聲,不敢有絲毫的違抗之意。
然而,李福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平靜。他深知自己的懦弱和妥協,併爲此感到深深的羞愧。終於,在又一次目睹百姓們因爲趙權的苛政而受苦受難時,李福決定不再沉默。
他四處奔走,聯絡了一些有識之士,共同寫下萬民書,準備上呈給更高一級的官員。他們的行動引起了趙權的警覺,趙權派人對他們進行威脅和打壓。
但這一次,李福沒有再退縮。他挺直了脊樑,堅定地說道:“我們所做之事,是爲了百姓的福祉,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最終,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迴應,趙權被罷官查處,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祥和。
李福也從這段經歷中明白,面對不公與邪惡,絕不能一味地喏喏連聲,而應勇敢地挺身而出,爲正義發聲。
喏喏連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