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龍套
成語拼音
- pǎo lóng tào
跑龍套成語解釋
- 原指戲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典故出處
- 沈從文《跑龍套》跑龍套在戲臺上象是個無固定任務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報,雖然每一齣戲文中大將或寨主出場,他都得前臺露面打幾個轉,而且要嚴肅認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規矩行動,隨後才必恭必敬的分站兩旁。”
成語典故
- 你記得吧,在文工團裏時,一唱平戲就叫我跑龍套。★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們》三
成語造句
- 在這部戲裏,他一直只是個不起眼的配角,演着跑龍套的小角色,可他依然兢兢業業。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戲班子裏,有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輕人。
阿福出身貧寒,但他對戲曲有着無比的熱愛和癡迷。爲了能進入戲班子學習,他不辭辛勞,四處求人,終於獲得了一個機會。
初入戲班子,阿福只能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那就是跑龍套。跑龍套的活兒又苦又累,還常常得不到重視。在舞臺上,他穿着簡單的戲服,扮演着無關緊要的小角色,有時候甚至只是匆匆走過場,沒有一句臺詞。
然而,阿福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深知,每一個成名的角兒都是從跑龍套開始的。他常常以古代那些名角爲例激勵自己,比如梅蘭芳先生,早年也曾經歷過無數次的配角和龍套生涯,但憑藉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對戲曲藝術的執着追求,最終成爲一代宗師。
阿福用心對待每一次跑龍套的機會,仔細觀察着主角們的表演,學習他們的唱腔、身段和神情。回到住處,他更是廢寢忘食地練習,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他都要反覆琢磨,力求做到最好。
有一次,戲班子要上演一出重要的劇目,原本跑龍套的一位演員突然生病無法上場。阿福臨危受命,接替了這個角色。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龍套角色,但阿福憑藉着平日裏的積累和刻苦練習,將這個角色演繹得十分出色。臺下的觀衆或許沒有特別留意到他,但戲班子的班主和師傅們卻看到了他的努力和潛力。
從那以後,阿福得到了更多的機會,角色也逐漸變得重要起來。他依舊保持着謙虛和勤奮,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藝。
經過多年的磨礪,阿福終於成爲了戲班子裏的臺柱子,備受觀衆的喜愛和讚賞。
阿福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哪怕是跑龍套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起點,只要心懷夢想,堅持不懈,終有一天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跑龍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