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榛採蘭

成語拼音

pī zhēn cǎi lán

披榛採蘭成語解釋

披拔開;榛叢生的荊棘。撥開荊棘,採摘蘭草。比喻鹽人才。

典故出處

《晉書·皇甫謐傳》陛下披榛採蘭,並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遠。”

成語典故

及唐代之作者,導涇分渭,披榛採蘭。★清·譚獻《唐詩錄序》

成語造句

他在衆多應聘者中認真篩選,如同披榛採蘭一般,只爲尋得真正的優秀人才。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趙雍的君王,他統治的國家正處於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 當時,國家人才匱乏,許多重要的職位都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趙雍爲此憂心忡忡,他深知,若要使國家繁榮昌盛,必須招攬到真正有才華、有品德的賢能之士。 於是,趙雍決定親自深入民間,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平凡之中的傑出人才。他不辭辛勞,走過了無數的山川村落,與百姓交流,觀察他們的生活和言行。 在一次出行中,趙雍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鎮。在那裏,他聽聞了一個名叫李賢的年輕人。據說李賢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幫助鄰里解決難題。趙雍心中一動,決定親自去拜訪這位傳聞中的青年。 當他見到李賢時,發現他果然氣質非凡。經過一番交談,趙雍更是被李賢的見解和智慧所折服。然而,李賢卻對入朝爲官表現出了猶豫,他擔心官場的複雜和險惡。 趙雍沒有放棄,他以真誠的態度和對國家未來的宏偉藍圖,最終打動了李賢。李賢決定跟隨趙雍,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隨後的日子裏,趙雍繼續他的探尋之旅。他如同在荊棘叢中尋找珍貴的蘭花一般,不畏懼艱難險阻,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人才。 又有一次,趙雍在一個鄉村遇到了一位名叫張智的農夫。張智雖然身份平凡,但他對農業的見解獨到,提出了許多創新的種植方法,並且對水利工程也有深入的研究。趙雍意識到,張智的才能若能得到發揮,將對國家的農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就這樣,趙雍憑藉着他的堅持和敏銳的眼光,不斷地“披榛採蘭”,將一個個優秀的人才納入到國家的治理體系中。 在這些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逐漸繁榮起來,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趙雍“披榛採蘭”的舉動,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也爲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披榛採蘭-成語圖片

披榛採蘭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