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相之見

成語拼音

pí xiàng zhī jiàn

皮相之見成語解釋

膚淺的看法。

典故出處

郭沫若《序引》這種皮相之見,不識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對這件事的判斷太過膚淺,完全是皮相之見,沒有深入瞭解其本質和內在的邏輯關係。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名叫李宏的年輕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他雖家境貧寒,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遠大抱負,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 李宏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當地小有名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位官員的賞識,被推薦進入了王宮,成爲了一名謀士。 當時,該國正面臨着與鄰國的一場激烈爭端。國王召集了衆多謀士,共同商討應對之策。李宏積極參與其中,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然而,他的外表樸實無華,穿着也極爲樸素,這讓一些其他謀士對他產生了輕視之心。 其中一位名叫趙括的謀士,出身名門望族,儀表堂堂,風度翩翩。他對李宏的建議總是不屑一顧,認爲李宏不過是憑藉運氣得到了機會,其觀點只是皮相之見,不足爲信。 在一次重要的商討會議上,李宏再次提出了一個詳細而周全的戰略計劃。他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地理、氣候等諸多因素,認爲應當採取迂迴戰術,避免正面交鋒,以減少己方的損失。 趙括卻當場嘲笑李宏的計劃膽小怯懦,聲稱自己有一套更加英勇無畏的戰略,主張直接發動大規模的正面攻擊,一舉擊敗敵軍。他的言辭激昂,充滿自信,再加上其出衆的外表和高貴的氣質,贏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國王在猶豫之後,最終採納了趙括的建議。然而,戰爭的結果卻事與願違。趙括所率領的軍隊在戰場上遭遇了敵軍的頑強抵抗,由於戰略失誤,損失慘重,最終大敗而歸。 此時,國王才懊悔不已,意識到自己因爲被趙括的外表和看似豪邁的言辭所迷惑,而忽視了李宏那看似平凡卻深謀遠慮的建議,這正是自己的皮相之見導致了國家的重大損失。 經此一役,國王重新審視了李宏,並對他委以重任。此後,李宏憑藉着自己的真才實學,爲國家出謀劃策,一次次幫助國家度過危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判斷和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時,不能僅僅依據外表或表面現象就輕易下結論,否則就可能像故事中的國王一樣,因爲皮相之見而犯下錯誤,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皮相之見-成語圖片

皮相之見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