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裏陽秋
成語拼音
- pí lǐ yáng qiū
皮裏陽秋成語解釋
- 指藏在心裏不說出來的言論。
典故出處
- 《晉書·褚裒傳》譙國桓彝見而目之曰‘季野有皮裏陽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
成語典故
- 胸中褒貶,曰皮裏陽秋。★宋·胡繼宗《書言故事·事物譬類》
成語造句
- 他這個人總是話中有話,讓人難以捉摸,就如同皮裏陽秋一般。
成語故事
-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名叫褚裒的名士。他爲人正直,才華出衆,在當時的社會中頗具聲望。
褚裒年輕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品德和智慧。他從不輕易在言語上直接批評他人的是非過錯,然而,他的內心卻有着清晰而堅定的是非判斷。
當時,朝廷中的官員們有的貪污腐敗,有的庸碌無爲,有的則阿諛奉承。褚裒對這些不良現象深感不滿,但他從不在衆人面前大聲指責,而是在心中默默評價。
有一次,朝廷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宴會上,各位官員們紛紛炫耀自己的功績和權勢,互相吹捧。褚裒坐在一旁,沉默不語,只是偶爾微微皺眉。有人問他對這些人的看法,他只是微笑着不說話。
其實,在褚裒的心裏,對這些人的品行和作爲早已有着精準的評判。他深知那些表面上風光無限的官員,可能背地裏做着見不得人的勾當;而那些看似謙遜低調的人,也許有着真正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
日子一天天過去,朝廷的局勢愈發混亂。一些奸臣當道,忠臣受到排擠。褚裒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不與那些奸佞同流合污。
後來,有一位好友問他對於當前局勢的看法。褚裒長嘆一聲,說道:“這其中的是非曲直,我雖未明言,但心中自有分寸。”好友這才明白,褚裒一直以來都是“皮裏陽秋”,表面上不表露對他人的褒貶,內心卻有着鮮明而深刻的見解。
褚裒的這種品質,在當時的亂世中顯得尤爲珍貴。他的“皮裏陽秋”並非是虛僞的掩飾,而是一種深思熟慮、謹慎處世的智慧。他深知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直言不諱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災禍,但又不願隨波逐流,喪失自己的原則和判斷力。
正是因爲褚裒的這種爲人處世之道,使得他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既能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紛爭和迫害。他的故事也被後人傳頌,成爲了人們學習和借鑑的典範。“皮裏陽秋”這個成語,也正是因爲褚裒這樣的人物而流傳下來,用以形容那些內心有主見、有評價,但表面上不輕易顯露的人。
皮裏陽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