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首就戮
成語拼音
- pián shǒu jiù lù
駢首就戮成語解釋
- 指一併被殺。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殘酷的戰爭中,無數無辜的百姓被敵人抓捕,面臨着駢首就戮的悲慘命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天下動盪,戰亂頻繁。有一個國家,其君主昏庸無道,寵信奸佞,致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這個國家的鄰國逐漸強大起來,看到此國的混亂局面,便起了侵略之心。鄰國的軍隊如狼似虎,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兵臨城下。
而這個國家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軍紀渙散,將領又大多無能,面對強敵,毫無抵抗之力。城中的百姓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位名叫李義的將領挺身而出。他深知國家面臨的困境,決心帶領士兵和百姓抵抗外敵,保衛家園。李義召集了城中所有能參戰的人員,不論男女老少,他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國家危在旦夕,我們若不拼死一戰,必將遭受滅頂之災。我們要同仇敵愾,爲了國家的尊嚴和百姓的生存而戰!”衆人被他的話語所鼓舞,紛紛表示願意跟隨他作戰。
然而,敵強我弱的形勢依然嚴峻。經過幾次激烈的戰鬥,李義的軍隊損失慘重,但他們依然堅守着城池,沒有絲毫退縮。
昏庸的君主得知戰況後,不僅沒有給予支持和鼓勵,反而責怪李義抵抗不力,甚至想要投降求和。李義聽聞此消息,悲憤交加,但他仍然堅定地表示,哪怕戰死沙場,也絕不投降。
最終,城池還是被攻破了。敵軍涌入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義及其部下和衆多英勇的百姓,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終究寡不敵衆,被敵軍俘虜。
敵軍將領爲了震懾人心,決定將李義等人駢首就戮。在刑場上,李義面無懼色,大聲說道:“我等爲了國家和百姓而戰,雖死無憾!只可惜未能拯救國家於水火。”說罷,他昂首挺胸,從容赴死。
李義等人的英勇事蹟在民間流傳開來,百姓們對他們的忠誠和勇敢深感敬佩和惋惜。他們的犧牲,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昏庸君主的罪過,以及國家強大和團結的重要性。
這段歷史成爲了後人的警鐘,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外敵入侵和困難時,要團結一心,奮勇抵抗,絕不能輕易屈服,否則就會落得駢首就戮的悲慘下場。
駢首就戮-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