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罔上

成語拼音

qī jūn wǎng shàng

欺君罔上成語解釋

欺騙矇蔽君主。

典故出處

元·楊朝英《嘆世》曲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朝廷中所作所爲令人髮指,完全是欺君罔上,理應受到嚴懲。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名叫盛華國。盛華國的君主英明神武,心懷天下,一心想要讓國家更加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當時,朝廷中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名叫李崇。李崇表面上對君主忠心耿耿,實則心懷叵測。他憑藉着自己的權勢和手段,在朝廷中結黨營私,排除異己。 有一年,盛華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生活困苦。君主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李崇卻在此時動起了歪心思,他故意隱瞞了自己轄區內的災情,還謊報說自己治理有方,糧食豐收,百姓生活富足。 君主對李崇的話深信不疑,還對他加以賞賜。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他地區的災情越來越嚴重,百姓紛紛流離失所,涌入京城。君主這才發現李崇所言不實,是在欺騙自己。 經過一番調查,君主得知李崇不僅隱瞞災情,還私自挪用了朝廷撥發的救災糧款,中飽私囊。君主大怒,斥責李崇欺君罔上。 李崇的罪行被揭露後,朝廷上下一片譁然。曾經與他勾結的黨羽們紛紛撇清關係,生怕受到牽連。而那些正直的大臣們則紛紛上書,要求嚴懲李崇。 在歷史的長河中,欺君罔上者往往都沒有好下場。正如秦朝的趙高,指鹿爲馬,矇蔽君主,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又如唐朝的楊國忠,弄權誤國,欺瞞唐玄宗,使得唐朝的盛世走向衰落。 盛華國的君主深知李崇的罪行對國家和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爲了以正國法,以儆效尤,下令將李崇革職查辦,抄沒家產,並將其發配邊疆。百姓們聽聞這個消息,無不拍手稱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人臣子應當忠心耿耿,爲國爲民,切不可心懷不軌,欺君罔上。否則,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遺臭萬年。

欺君罔上-成語圖片

欺君罔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