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三瞞四

成語拼音

qī sān mán sì

欺三瞞四成語解釋

一再欺騙隱瞞。

典故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七一聞之時,心頭火起,大罵尤辰無理,做這等欺三瞞四的媒人,說騙人家女兒。”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生意場上的種種行爲,總是讓人覺得不可信任,比如那些欺三瞞四的手段,最終導致合作方紛紛遠離。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王。這兩戶人家本是鄰居,平日裏也有些往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卻因爲一些利益糾葛,生出了不少是非。 張家的兒子張生,是個機靈卻不太老實的人。而王家的女兒王秀,性格溫婉善良。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富商,想要收購一批珍貴的藥材。張生得知這個消息後,便動了心思。 他知道王家在山上有一片藥田,裏面正好有富商所需的藥材。於是,張生找到王秀,巧言令色地說,他有個朋友生病了,急需這些藥材救命,希望王秀能賣給他一些。王秀心地善良,不疑有他,便答應了張生。 然而,張生拿到藥材後,並沒有如他所說的去救人,而是轉手賣給了那位富商,賺了一大筆錢。王秀後來得知了真相,十分生氣,找張生理論。張生卻百般狡辯,一會兒說自己也是迫不得已,一會兒又說會把錢還給王秀。 可過了許久,張生都沒有還錢的意思。王秀再次上門討要,張生又編出各種藉口,欺三瞞四,一會兒說錢已經花光了,一會兒又說錢被別人騙走了。 王家無奈之下,將此事告到了鎮上的里正那裏。里正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嚴厲地批評了張生,並責令他儘快還錢給王家。可張生依舊不知悔改,繼續欺三瞞四,試圖逃避責任。 此時,鎮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了出來。他引經據典,說起了古人誠實守信的故事,告誡張生,爲人處世,誠信爲本,若總是這般欺三瞞四,最終只會落得衆叛親離的下場。張生聽了,這才幡然醒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老老實實把錢還給了王家,並向王秀道了歉。 從此,張生痛改前非,再也不敢欺三瞞四,以真誠待人,最終贏得了鄰里的尊重和信任。

欺三瞞四-成語圖片

欺三瞞四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