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曹不記馬

成語拼音

qí cáo bù jì mǎ

騎曹不記馬成語解釋

指有名士習氣,不理事務。

典故出處

《晉書·王徽之傳》載徽之字子猷。性卓犖不羈,爲大 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又爲車騎桓衝騎兵參軍,衝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知馬,何由如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工作中,有些人對待細節漫不經心,就像騎曹不記馬,最終導致了嚴重的錯誤。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逸的官員。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勤奮努力和聰明才智,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最終踏入了仕途。 起初,張逸被分配到一個地方縣衙任職。他滿懷熱情,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做出一番政績。他公正廉潔,處理事務井井有條,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逸的政績越發顯著,他被調到了京城爲官。京城的官場複雜多變,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張逸初來乍到,不懂得其中的門道,依舊保持着自己一貫的行事作風。 有一次,張逸負責處理一起涉及權貴的案件。這個權貴平日裏仗勢欺人,魚肉百姓,衆人皆敢怒不敢言。張逸卻不畏權貴,依法秉公辦理。這一舉動得罪了不少京城的權貴,他們紛紛在背後對張逸進行詆譭和打壓。 然而,張逸並未因此退縮,他堅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依舊堅守原則,盡心盡力地爲朝廷和百姓做事。 在一次朝廷的馬匹管理事務中,張逸發現了嚴重的問題。負責管理馬匹的官員貪污腐敗,導致馬匹瘦弱不堪,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張逸立即上書朝廷,要求嚴懲這些瀆職的官員。 可那些被揭露的官員爲了自保,聯合起來誣陷張逸,說他不懂馬匹管理之事,是在故意找茬。而朝廷中一些趨炎附勢的大臣也跟着附和,指責張逸是“騎曹不記馬”,意思是說他身爲官員卻不瞭解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具體事務。 面對如此困境,張逸據理力爭。他列舉出大量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些官員確實存在嚴重的失職行爲。最終,皇帝經過調查,查明瞭真相,嚴懲了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還了張逸一個清白。 張逸的故事在當時廣爲流傳,他的正直和勇敢成爲了人們稱讚的典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爲官者應當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爲重,不能被權勢所左右,哪怕被人誤解爲“騎曹不記馬”,也要堅守真理和正義。

騎曹不記馬-成語圖片

騎曹不記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