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有是理

成語拼音

qǐ yǒu shì lǐ

豈有是理成語解釋

哪有這個道理。指別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極其荒謬。同豈有此理”。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這件事情明明是他的過錯,他卻企圖把責任推給別人,豈有是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羣樸實的百姓。這個小鎮雖不大,但也有着自己的秩序和規則。 鎮裏有一位姓張的富商,他憑藉着精明的頭腦和一些不太正當的手段積累了鉅額的財富。他平日裏趾高氣揚,對鎮裏的百姓多有欺壓。 這一年,鎮裏遭遇了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紛紛向張富商借糧,希望能度過難關。然而,張富商卻趁機擡高糧價,並且規定了苛刻的還款條件。 有一位叫李正的年輕書生,他心懷正義,看到百姓們的慘狀,決定挺身而出。他找到張富商,據理力爭,希望他能降低糧價,寬限還款日期。 可張富商卻對李正的話嗤之以鼻,他冷笑道:“我定下的規矩,豈能因爲你幾句話就改變?我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豈有是理讓我聽從你的!” 李正並沒有被他的威脅嚇倒,他決定召集鎮裏的百姓,一起商討對策。在李正的帶領下,百姓們團結起來,堅決抵制張富商的惡行。 此事傳到了縣衙,縣令本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好官。他聽聞此事後,立即派人調查。經過一番查證,縣令確認了張富商的罪行,將他嚴懲,並下令按照正常價格把糧食賣給百姓。 百姓們終於度過了難關,他們對李正和縣令的正義之舉感激涕零。而張富商,因他的貪婪和不義,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間自有公道,那些看似蠻橫無理、自以爲是的人,終會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我們要堅守心中的正義,相信“豈有是理”的惡行終究會被糾正,善良和公平必將得以伸張。

豈有是理-成語圖片

豈有是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