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之敝屣

成語拼音

qì zhī bì xǐ

棄之敝屣成語解釋

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典故出處

明·趙弼《三賢傳》子食漢祿三世,而一旦棄之敝屣。”

成語典故

世俗相交,猶重然諾;國際宣言,棄之敝屣。★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

成語造句

他曾經視若珍寶的東西,如今卻因爲觀念的轉變而被棄之敝屣。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鄒忌的人。他身高八尺有餘,容貌俊美,且頭腦聰慧。鄒忌以鼓琴遊說齊威王,被任命爲相國。 鄒忌在齊國實施改革,主張修訂法律,監督官吏,獎勵得力之人,處罰不力之輩。在他的輔佐下,齊國日益強盛。 然而,隨着鄒忌的權勢日重,他的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鄒忌開始擔心有才能之人會威脅到他的地位。 當時,齊國還有一位名叫田忌的將軍。田忌屢立戰功,深受百姓愛戴和士兵們的擁護。鄒忌害怕田忌的威望超過自己,於是設計陷害田忌。 鄒忌派人假冒田忌的手下,在集市上找人占卜,聲稱要“謀逆”。齊威王得知此事後,對田忌產生了懷疑。田忌無奈之下,只好出逃他國。 鄒忌本以爲除去了心腹大患,自己便能高枕無憂。可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種行爲引起了齊國上下的不滿。大臣們對他的品性產生了質疑,百姓們也在背後議論紛紛。 不久之後,齊國與他國交戰,由於鄒忌的一些錯誤決策,導致齊國軍隊損失慘重。此時,鄒忌才意識到,自己爲了保住權力,不擇手段地排擠他人,是多麼愚蠢的行爲。 可當他想要挽回局面時,卻發現已經沒有人願意真心爲他出謀劃策,那些曾經圍繞在他身邊阿諛奉承的人,如今也如鳥獸散。他所擁有的權勢和地位,瞬間變得如同棄之敝屣。 鄒忌終於明白,靠陰謀詭計和打壓他人得來的東西,終究是不穩固的。真正的成功和長久的地位,應該建立在正直、善良和爲國家人民謀福祉的基礎之上。可惜,當他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爲了一時的私利而摒棄正義和道德,否則最終將會被衆人所拋棄,曾經追求的一切也會如棄之敝屣般毫無價值。

棄之敝屣-成語圖片

棄之敝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