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義倍信

成語拼音

qì yì bèi xìn

棄義倍信成語解釋

背離信義。指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利益面前,他居然做出這種行爲,完全不顧曾經的承諾,棄義倍信,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裏,有一位名叫衛鞅的謀士。衛鞅才華出衆,心懷大志,渴望能在這亂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抱負。 當時,衛國弱小,難以提供衛鞅實現理想的舞臺。於是,他輾轉來到了強大的秦國。秦孝公求賢若渴,對衛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多次與他探討治國之道。 衛鞅向秦孝公闡述了自己的變法主張,孝公深以爲然,決定給予他全力支持,推行變法。然而,變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秦國的舊貴族們強烈反對,認爲變法會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但秦孝公不爲所動,力排衆議,堅定地站在衛鞅一邊。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衛鞅的變法得以順利實施。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逐漸成爲諸侯中的強國。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秦孝公病重離世。新君即位後,舊貴族們趁機誣陷衛鞅,說他圖謀不軌。新君對衛鞅本就心存疑慮,在這些人的煽風點火下,決定對衛鞅治罪。 衛鞅得知消息後,決定出逃。他逃到邊境時,天色已晚,想要投宿一家客棧。客棧主人卻不接納他,並說道:“按照秦國的法令,留宿沒有證件的客人是要受罰的。”衛鞅無奈,長嘆一聲:“我制定的法令,如今卻害了自己。” 最終,衛鞅被秦國的軍隊抓獲。曾經爲秦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他,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回顧衛鞅的一生,他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在秦國推行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但在關鍵時刻,新君卻拋棄了對他的信任,違背了當初秦孝公對他的支持和承諾。這種“棄義倍信”的行爲,令人唏噓不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誠信和道義是何等的重要。一個國家、一個君主,如果隨意拋棄道義和信用,必將失去人心,走向衰敗。而對於個人來說,堅守道義和信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棄義倍信-成語圖片

棄義倍信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