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延時日
成語拼音
- qiān yán shí rì
遷延時日成語解釋
- 猶言拖延時間。同遷延歲月”。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做事總是猶豫不決,結果很多事情都被他拖拖拉拉,遷延時日,最終也沒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國度,局勢動盪不安。國家的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當時,朝廷中有兩位大臣,一位名叫李忠,另一位名叫王義。李忠爲人正直,一心爲國爲民,主張迅速集結兵力,主動出擊,擊退外敵,以保邊境安寧。然而,王義卻心懷叵測,他擔心戰爭的勝利會讓李忠獲得更高的威望,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權力。
於是,在朝堂之上,每當討論到應對外敵的策略時,王義總是以各種理由拖延。他提出需要更多時間籌備糧草,需要等待合適的天氣,還聲稱要先與外敵進行談判,試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然而,這些所謂的理由,在李忠看來,不過是王義爲了遷延時日而找的藉口。
李忠多次向皇帝進諫,陳述迅速出兵的重要性。他引經據典,提及歷史上那些因爲猶豫不決、拖延戰機而導致國家陷入危亡的事例。他說:“昔日趙國面對秦軍的進攻,倘若能果斷出擊,而不是遷延時日,或許就不會有長平之戰的慘敗,致使國力大損。”
可皇帝卻被王義的巧言令色所迷惑,認爲王義的謹慎和拖延有其道理。
隨着時間的推移,外敵越發囂張,他們不僅頻繁騷擾邊境,還開始逐漸深入國土,掠奪百姓的財物,殺害無辜的民衆。國家的局勢愈發危急,百姓怨聲載道。
終於,皇帝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定聽從李忠的建議,迅速出兵抵禦外敵。然而,此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作戰時機,軍隊在戰鬥中遭遇了重重困難。
經過一番艱苦的戰鬥,雖然最終成功擊退了外敵,但國家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大決策和危機時,切不可遷延時日,否則可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遷延時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