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刀一割
成語拼音
- qiān dāo yī gē
鉛刀一割成語解釋
- 鉛刀雖不鋒利,偶爾用得得當,也能割斷東西。比喻才能平常的人有時也能有點用處。多作請求任用的謙詞。
典故出處
- 《後漢書·班超傳》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鉛刀一割之用呼?”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雖然他自謙能力有限,但在關鍵時刻仍願挺身而出,正所謂鉛刀一割,也有可用之處。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年輕人。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但卻胸懷大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大事業。
李賢勤奮好學,刻苦努力,憑藉着自己的聰慧和毅力,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然而,由於出身卑微,他在仕途上屢屢碰壁,遭受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和冷嘲熱諷。
儘管如此,李賢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堅信,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總有一天能夠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終於,有一年,國家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災難。洪水氾濫,沖毀了大量的農田和房屋,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朝廷緊急召集官員商議對策,然而那些平日裏養尊處優、自命不凡的大臣們,卻一個個束手無策,提不出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
就在這時,李賢挺身而出,向朝廷獻上了自己精心制定的治水方略。他詳細地分析了洪水的成因和危害,並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
一開始,朝廷中的大臣們對李賢的方案並不信任,認爲他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能有什麼高明的見解。但是,在李賢的堅持和努力下,朝廷最終決定採納他的方案。
李賢親自帶領百姓們日夜奮戰在治水一線,不辭辛勞,不畏艱險。經過數月的艱苦努力,洪水終於被成功治理,百姓們得以重返家園,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
李賢的出色表現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讚賞,他也因此得到了晉升,從此踏上了仕途。
然而,李賢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在朝廷中,依然存在着許多嫉妒他才華和功績的人,他們想方設法地排擠和陷害他。
面對種種困難和挫折,李賢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深知自己雖然出身平凡,但只要有機會,就能夠像鉛刀一樣,哪怕只有一次切割的機會,也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在一次關乎國家命運的重大決策中,李賢再次展現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他力排衆議,提出了正確的主張,使國家避免了一場巨大的危機。
從此,李賢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穩固,成爲了一位備受尊敬和信任的大臣。他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激勵着無數出身平凡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相信只要有機會,哪怕如鉛刀一割,也能創造出非凡的價值。
鉛刀一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