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本弱末

成語拼音

qiáng běn ruò mò

強本弱末成語解釋

猶強幹弱枝。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爲了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改革制度、發展經濟等,以達到強本弱末的目的。

成語故事

在古代中國,有一個國家名爲大梁。大梁國初期,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逐漸浮現出來。 當時的國君癡迷於擴張領土,頻繁發動對外戰爭。他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軍事行動中,忽視了國內的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爲了支撐戰爭開支,對百姓徵收沉重的賦稅,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在朝廷內部,一些權貴爲了爭奪權力和財富,結黨營私,互相傾軋。他們不僅沒有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反而利用職權中飽私囊,使得朝政日益腐敗。 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他心繫國家,深知這種狀況若持續下去,大梁國必將陷入危機。於是,他多次向國君進諫,指出當前的國策存在嚴重問題,應該重視農業生產,加強國內的根本建設,減輕百姓負擔,整頓朝綱,削弱那些只知謀取私利的權貴勢力,也就是所謂的“強本弱末”。 國君一開始並不以爲然,認爲李賢危言聳聽。但隨着國家的經濟逐漸衰退,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邊境的戰事也頻頻失利,國君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一次朝會上,國君終於採納了李賢的建議,開始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減輕百姓的賦稅,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其次,整頓吏治,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罷黜了一批無能和貪婪的官員。同時,加強中央集權,削弱了一些地方豪強和權貴的勢力,使國家的政令能夠更加暢通地執行。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梁國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糧食豐收,百姓生活逐漸改善。朝政也變得清明,官員們盡職盡責,國家的實力日益增強。 最終,大梁國在李賢“強本弱末”的策略指引下,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昌盛,成爲周邊各國敬仰的強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重視根本,加強自身的實力,削弱那些可能導致混亂和衰落的因素,如此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屹立不倒。

強本弱末-成語圖片

強本弱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