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本弱枝

成語拼音

qiáng běn ruò zhī

強本弱枝成語解釋

猶強幹弱枝。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爲了鞏固政權,古代帝王往往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實現強本弱枝的目標。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政權的穩固與統治的長治久安一直是統治者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強本弱枝”這一策略被多次運用。 漢朝初期,經過多年的戰亂,民生凋敝,經濟亟待恢復。劉邦在建立漢朝後,分封了衆多的諸侯王。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王的勢力逐漸壯大,對中央政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文帝、景帝時期,諸侯王擁兵自重,甚至出現了謀反的跡象。此時,中央政權意識到必須採取措施來加強自身,削弱地方諸侯的勢力,以確保國家的穩定。於是,“強本弱枝”的策略開始被提上日程。 景帝時期,晁錯力主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他深知諸侯王勢力的膨脹已經到了危及國家根本的地步,若不加以遏制,必將導致國家的分裂和混亂。然而,削藩的舉措觸動了諸侯王的利益,引發了以吳王劉濞爲首的“七國之亂”。 這場叛亂雖然來勢洶洶,但景帝在周亞夫等忠臣良將的輔佐下,最終成功平定了叛亂。叛亂的平定爲進一步實施“強本弱枝”的策略創造了有利條件。 到了漢武帝時期,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這一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使得諸侯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爲削弱。通過這一巧妙的策略,中央政權得以在不引發大規模動盪的情況下,逐步實現了“強本弱枝”的目標。 漢武帝還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政治上,設立內朝,削弱丞相權力;在經濟上,實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政策,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在軍事上,組建強大的中央禁軍,提高中央的軍事實力。 經過幾代君主的努力,漢朝成功實現了“強本弱枝”,中央政權得到了鞏固,國家得以保持長期的穩定和繁榮。這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確保中央政權的強大和統一,合理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使得權力結構平衡有序,方能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強本弱枝-成語圖片

強本弱枝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