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色
成語拼音
- qiǎo lì míng sè
巧立名色成語解釋
- 變着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某些不良商家那裏,爲了獲取更多利潤,常常想出各種招數巧立名色來欺騙消費者。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社會動盪,民不聊生。
當時,有一個地方官員名叫趙德。他外表看似清正廉潔,實則心懷叵測,一心只爲滿足自己的私慾。
這個地方原本就貧困,百姓們辛勤勞作,卻只能勉強餬口。然而,趙德上任之後,並沒有想着如何改善民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相反,他整日琢磨着如何從百姓身上搜刮更多的錢財。
起初,他不敢明目張膽地增加賦稅,因爲他深知這樣做會引起民憤。於是,他絞盡腦汁,想出了各種花樣繁多的手段來巧立名色。
他以修繕城牆爲由,要求百姓們每家每戶都要繳納一定數量的石料和木材。但實際上,這些石料和木材大部分都被他私自變賣,中飽私囊。接着,他又藉口要舉辦祭祀活動,向百姓們徵收高額的費用。而所謂的祭祀,不過是他爲斂財編造的藉口罷了。
百姓們怨聲載道,生活越發艱難。但趙德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他還美其名曰這些收費都是爲了地方的發展和百姓的福祉。
有一位正直的書生名叫林宇,他深知趙德的所作所爲是在欺壓百姓。於是,他決定挺身而出,向更高一級的官員上書,揭露趙德的罪行。
經過一番艱難的調查和取證,上級官員終於查明瞭真相。趙德最終被繩之以法,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巧立名色、魚肉百姓的官員,終究不會有好下場。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爲官者應當以民爲本,真心實意爲百姓謀福祉,而不是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擇手段。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巧立名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