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目

成語拼音

qiǎo lì míng mù

巧立名目成語解釋

變着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

典故出處

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三·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乃星使臨工,以爲巧立名目,不容申辯。”

成語典故

向企業巧立名目收費的做法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

成語造句

學校以開展活動爲由向學生收取費用,這實際上是巧立名目。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叫清平郡的地方,此地土地肥沃,百姓們大多以農耕爲生,日子過得還算安穩。 然而,這一切在新郡守上任後發生了改變。新郡守名叫趙括,是個貪婪且善於鑽營之人。 趙括上任伊始,表面上對百姓關懷備至,聲稱要爲郡裏謀發展、爲百姓謀福祉。可實際上,他心中早有盤算。 清平郡有條河流,每到雨季,河水就會氾濫,淹沒不少農田。以往的郡守都會組織百姓合力修築堤壩,抵禦洪水。可趙括卻打起了歪主意。 他宣稱要修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堅固堤壩,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於是,他開始向百姓徵收高額的賦稅。百姓們雖然心中不滿,但爲了保護農田,也只能默默承受。 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堤壩的修建進展緩慢,而徵收的賦稅卻越來越多。原來,趙括將大部分賦稅都收入了自己的囊中,用於個人享樂和賄賂上級。 不僅如此,趙括還以“改善民生”爲由,設立了各種莫名其妙的收費項目。比如,百姓出門要交“行路費”,家中養雞養鴨要交“養殖費”,甚至連在河裏打一桶水都要交“用水費”。 百姓們苦不堪言,生活越發艱難。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指責趙括的惡行,可趙括卻憑藉着手中的權力,將這些人打壓下去。 終於,有一位名叫李正的書生,決定前往京城告狀。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將趙括巧立名目的罪行呈遞給了朝廷。 朝廷聽聞此事,大爲震怒,立即派遣官員前來調查。經查證屬實後,趙括被革職查辦,財產充公。清平郡的百姓終於擺脫了這個貪婪的郡守,重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官者應當以民爲本,切不可巧立名目,魚肉百姓,否則終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巧立名目-成語圖片

巧立名目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