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重失宜
成語拼音
- qīng zhòng shī yí
輕重失宜成語解釋
- 指對事情的重要與否處置失當。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處理這件事情時,他沒有把握好分寸,導致輕重失宜,結果不盡人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中,有一位年輕的君主剛剛登上王位。他心懷壯志,渴望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這位君主一開始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他積極改革朝政,選拔賢能之士爲官,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一時間國家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君主在處理一些重要事務時,卻逐漸出現了輕重失宜的問題。
有一次,邊境地區遭受了外敵的侵擾,軍情緊急。將軍們紛紛上書請求增派援兵和糧草,以抵禦外敵的進攻。但君主卻認爲,邊境的戰事只是一時之患,而國內正在進行的一項大型宮殿建設工程更爲重要。他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宮殿的建設中,忽視了邊境的安危。結果,邊境防線逐漸崩潰,敵軍長驅直入,百姓生靈塗炭。
還有一回,國內發生了嚴重的水災,許多農田被淹沒,百姓流離失所。大臣們建議君主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並組織人力修繕水利設施。可君主卻覺得,當前最重要的是舉辦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祈求上天的庇佑。他把精力和資源都放在了祭祀的籌備上,對水災的救援工作敷衍了事。這使得災情愈發嚴重,百姓怨聲載道。
漸漸地,朝中的忠臣們紛紛進諫,指出君主在處理事務時輕重失宜的錯誤。但君主卻不以爲然,認爲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還對進諫的大臣加以斥責。
最終,國家陷入了混亂和危機之中。百姓們紛紛起義,各地的諸侯也趁機擁兵自重,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這位君主在面對國家的重大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和輕重,因輕重失宜而導致了國家的衰敗和人民的苦難。這也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深刻教訓,提醒着後來的統治者們在治理國家時,必須權衡利弊,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
輕重失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