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得已

成語拼音

qíng fēi dé yǐ

情非得已成語解釋

指情況出於不得已。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做出那樣的決定,實則是形勢所迫,情非得已,並非出於本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有一位名叫李逸的年輕官員。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身的聰慧和不懈的努力,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成功步入仕途。 李逸爲官清廉正直,一心想要爲百姓謀福祉。然而,官場的複雜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當時,朝中的一位權貴王大人,掌控着諸多重要事務,他貪污腐敗,結黨營私,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王大人看中了李逸的才能,試圖拉攏他進入自己的陣營。李逸深知王大人的所作所爲是對國家和百姓的極大危害,內心十分抗拒。可是,王大人權傾朝野,勢力龐大,若直接拒絕,李逸擔心不僅自身難保,甚至可能連累家人。 在一次朝堂論事時,王大人提出了一項看似有利於民生,實則暗藏私利的政策。其他官員或是畏懼王大人的權勢,或是已被其收買,紛紛表示贊同。李逸心中明白其中的貓膩,但在那一刻,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站出來反對,必將得罪王大人;若保持沉默,又違背了自己的良心和爲官的初衷。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逸最終選擇了附和王大人的提議。那一刻,他的內心充滿了痛苦和無奈,他深知自己的行爲並非出於本意,而是情非得已。 事後,李逸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他夜不能寐,時刻想着如何彌補自己的過錯。最終,他決定暗中收集王大人的罪證,尋找機會將其一舉扳倒,爲國家和百姓除去這一禍患。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冒險,李逸終於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成功地將王大人的罪行揭露於朝堂之上。王大人受到了應有的懲處,朝堂也恢復了往日的清明。 李逸的這段經歷,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在複雜的環境中,有時人們會做出違背本心的選擇,但只要最終能夠堅守正義,迷途知返,依然值得被諒解。這也正是“情非得已”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它揭示了人生中那些無奈和被迫的抉擇,以及在困境中掙扎求存、尋求正道的艱辛。

情非得已-成語圖片

情非得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