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不競

成語拼音

nán fēng bù jìng

南風不競成語解釋

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不能勝。後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典故出處

《左傳·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音樂家師曠勸晉悼公姬周施行仁政,晉悼公十分喜歡他的音樂。晉平公姬彪時,師曠的演奏技藝可以呼風喚雨。齊靈公呂環侵略魯國,晉平公應魯國的請求援救,齊國向楚軍求救。師曠隨軍奏樂,使得楚軍南風不競,落荒而逃。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比賽中,他因爲準備不足而表現不佳,最終落得個南風不競的結果。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當時鄭國的國君鄭襄公面對周邊強國的威脅,時常感到憂心忡忡。 楚國是當時的一個強大諸侯國,他們對鄭國虎視眈眈。有一次,楚國派出大軍前來攻打鄭國。鄭國的兵力與楚國相比相差甚遠,鄭襄公深知這場戰爭的艱難。 鄭國的大臣們紛紛獻策,有的主張拼死抵抗,有的則建議求和。鄭襄公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楚國軍隊逼近鄭國都城之時,鄭襄公心急如焚。他登上城樓,望着遠方敵軍的旗幟在風中飄揚,心中充滿了恐懼和不安。 就在這時,一陣南風颳過。鄭襄公看着這陣南風,心中突然涌起一種奇怪的感覺。他想起了古老的傳說和預言,據說南風如果不強盛,就意味着形勢對自己不利。而此刻這陣南風似乎顯得有些無力,彷彿在預示着鄭國在這場戰爭中難以取得勝利。 鄭襄公黯然神傷,他意識到鄭國可能真的難以抵擋楚國的強大攻勢。他長嘆一聲,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南風不競啊,看來我們鄭國此次是凶多吉少了。” 然而,鄭國的百姓們並沒有放棄。他們在困境中展現出了頑強的鬥志和堅韌的精神。許多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協助士兵們守城,準備與楚國軍隊決一死戰。 最終,鄭國在全體軍民的共同努力下,頑強地抵擋住了楚國軍隊的進攻。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們成功地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這場戰爭過後,“南風不競”這個成語便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雙方力量的懸殊,或一方力量不強,處於劣勢。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能僅僅依靠外在的跡象來判斷勝負,而要依靠堅定的信念、頑強的鬥志和團結一心的力量。就如同鄭國的百姓們一樣,即使在看似絕望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創造奇蹟,捍衛自己的國家和尊嚴。

南風不競-成語圖片

南風不競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