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權奪利
成語拼音
- rǎng quán duó lì
攘權奪利成語解釋
- 猶言爭權奪利。爭奪權力和利益。
典故出處
- 白蕉《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坐是搶攘月餘,勢成坐困,老師匱財,攘權奪利,凡種種不良之現象,皆緣是以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複雜的官場中,一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裏卻幹着攘權奪利的勾當。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政治風雲變幻,各方勢力爲了爭奪權力和利益,展開了一場激烈而殘酷的鬥爭。
當時,朝堂之上分爲幾大派系,分別由不同的權臣掌控。其中,以李大人和王大人爲首的兩派最爲強大。
李大人原本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一步步爬上了高位。然而,權力的滋味讓他漸漸迷失了初心。他開始廣結黨羽,妄圖掌控更多的權力和資源。爲了達到目的,他不擇手段,打壓異己,甚至誣陷忠良。
王大人則是世家大族出身,家族在朝中根基深厚。他自視甚高,認爲自己理應擁有更大的權力。於是,他也積極拉攏各方勢力,與李大人針鋒相對。
在一次關乎國家重大決策的朝會上,李大人和王大人各自帶領自己的派系,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他們表面上是爲了國家的利益,實際上卻是在爲自己的權力擴張尋找藉口。雙方互不相讓,言辭激烈,整個朝堂充滿了緊張的氣氛。
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國家的利益被拋諸腦後,百姓的疾苦無人問津。李大人和王大人爲了攘權奪利,不惜耗費大量的國家財富,用於收買人心和剷除對手。
與此同時,邊疆戰事喫緊,急需朝廷調撥糧草和兵力支援。然而,李大人和王大人卻爲了爭奪軍費的控制權,互相推諉,導致邊疆的將士們缺衣少食,戰鬥力大打折扣。
就在國家陷入內憂外患之際,一位名叫張將軍的忠臣挺身而出。他深知李大人和王大人的所作所爲對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於是他暗中收集證據,準備向皇帝告發他們的罪行。
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張將軍終於掌握了足夠的證據。他在一次早朝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義正言辭地揭露了李大人和王大人攘權奪利的種種惡行。皇帝聽後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將李大人和王大人革職查辦,其黨羽也受到了應有的懲處。
經過這場風波,朝廷終於恢復了平靜,國家也逐漸走上了正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權力和利益固然誘人,但如果被其矇蔽了雙眼,不擇手段地去爭奪,最終只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災難。
攘權奪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