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禍招殃

成語拼音

rě huò zhāo yāng

惹禍招殃成語解釋

給自己引來麻煩。同惹禍招災”。

典故出處

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三折數遍到此,曾諫李王,李王不聽,只恐怕惹禍招殃。”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平日裏行事莽撞,從不考慮後果,這次終於因爲自己的衝動惹禍招殃。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個名叫張三的年輕人。張三生性魯莽衝動,做事從不考慮後果。 有一天,張三在集市上閒逛,看到了一個賣古董的攤位。攤位上有一隻精美的瓷瓶,張三一眼就看中了。他上前詢問價格,攤主看出他對瓷瓶的喜愛,故意擡高了價格。張三覺得攤主在故意刁難他,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火。他不顧旁人的勸阻,與攤主大聲爭吵起來。最後,張三衝動之下,竟然一把搶過瓷瓶,想要強行帶走。 攤主自然不肯罷休,拉住張三不讓他走,並大聲呼喊求救。集市上的人們紛紛圍了過來,指責張三的行爲。而張三此時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更加蠻橫無理,與衆人發生了衝突。 這一鬧,事情傳到了當地縣令的耳中。縣令派人將張三帶到了縣衙,嚴厲地審問他。張三這纔開始感到害怕,但爲時已晚。 縣令根據律法,對張三進行了懲罰。張三不僅要賠償攤主的損失,還被關進了大牢。他的家人爲了救他,四處奔走,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 這件事情讓張三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張三的魯莽行爲,不僅給自己帶來了災難,也讓家人遭受了連累。 在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張三這樣因衝動魯莽而惹禍招殃的例子。比如在戰亂時期,有些將領因爲一時的意氣用事,貿然出兵,結果導致全軍覆沒,不僅自己身敗名裂,還使得國家和百姓遭受巨大的損失。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應該冷靜思考,權衡利弊,切不可像張三一樣衝動魯莽,否則很容易惹禍招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不幸。

惹禍招殃-成語圖片

惹禍招殃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