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智短

成語拼音

rén qióng zhì duǎn

人窮智短成語解釋

窮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思想遲鈍,辦法也就不多了。

典故出處

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引陳無己詩人窮令智短。”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人貧智短,馬瘦毛長。”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一直生活困苦,歷經挫折,久而久之便顯得人窮智短,難以找到改變現狀的有效方法。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福的書生。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戶家庭,父母辛勤勞作,但也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李福自幼聰慧,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儘管家境貧寒,無法供他去私塾讀書,但他常常在幹完農活後,藉着月光閱讀那些借來的舊書。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福決定赴京趕考,希望能夠通過科舉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然而,家中實在拿不出足夠的盤纏。李福不得不四處向親友借貸,可大家也都不富裕,最終他只湊到了很少的一點錢。 一路上,李福風餐露宿,受盡了艱辛。到了京城,他發現其他考生都穿着華麗的衣裳,住在舒適的客棧,還有僕人伺候,而自己則衣衫襤褸,住在簡陋的破廟裏。 考試的時候,李福看到題目,心中原本是有清晰的思路和答案的。但想到自己貧困的處境,想到借的那些錢如果考不上無法償還,心中越發緊張焦慮。他的思維開始混亂,原本能答好的題目也變得漏洞百出。 結果,李福名落孫山。回到家鄉後,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沮喪之中。周圍的人也開始對他指指點點,說他不自量力,本就窮還妄想考取功名。 李福在這樣的壓力和困境下,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勇氣。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勤奮讀書,而是變得消極怠工,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在這個故事中,李福正是因爲貧困的境遇,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和發揮,正所謂“人窮智短”。然而,歷史上也有許多出身貧寒卻憑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取得成功的例子。比如西漢時期的匡衡,他幼時家中貧困,白天做工,晚上讀書卻無錢點燈。但他沒有因貧困而放棄,而是鑿壁偷光,勤奮學習,最終成爲一代大學問家。所以,“人窮智短”並非絕對,關鍵還在於人的心態和意志。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即便身處困境,也能保持智慧和勇氣,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窮智短-成語圖片

人窮智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