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爲政
成語拼音
- rén zì wéi zhèng
人自爲政成語解釋
-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張。比喻各行其是。
典故出處
-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格局》傳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聽人自爲政者。”
成語典故
- 現在京滬木刻運動,仍然銷沉,而且頗散漫,幾有人自爲政之概。★魯迅《書信集·致李樺》
成語造句
- 在這個項目中,由於缺乏統一的指揮和明確的分工,大家各自爲政,導致進度緩慢,效率低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局勢動盪,政治混亂。
這個諸侯國原本在英明君主的治理下,也曾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老君主的離世,新君繼位後,卻未能展現出足夠的治國才能和智慧。
新君性格多疑,對大臣們缺乏信任,常常聽信讒言,隨意任免官員。他不注重選拔賢能之士,而是憑藉個人喜好來決定官員的升遷。這導致了朝堂之上,真正有才能、有抱負的大臣們得不到重用,而一些阿諛奉承、善於鑽營的小人卻能夠平步青雲。
在地方治理上,由於中央政權的混亂,各地的官員也開始各自爲政。他們不再遵循統一的法令和政策,而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利益來行事。有的官員爲了搜刮民脂民膏,橫徵暴斂,不顧百姓的死活;有的官員則爲了追求政績,虛報浮誇,弄虛作假。
有一位正直的官員名叫李義,他深知這種混亂的局面將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他多次上書進諫,希望新君能夠整頓朝綱,恢復國家的正常秩序。然而,他的忠言不僅沒有被採納,反而遭到了新君的猜忌和打壓。最終,李義被罷官流放。
在這種人自爲政的情況下,國家的經濟逐漸衰退,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外敵看到這個諸侯國的內亂和虛弱,紛紛趁機入侵。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
而新君卻依然沉迷於酒色之中,對國家的危機視而不見。直到有一天,敵軍兵臨城下,他才如夢初醒,但此時已經爲時已晚。
這個諸侯國最終在混亂和動盪中走向了滅亡。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統一的領導和有效的管理,官員們各自爲政,只追求個人利益,那麼必然會導致國家的衰敗和滅亡。這也警示着後世的統治者和管理者,要以史爲鑑,重視團結和統一,避免出現人自爲政的混亂局面,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
人自爲政-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