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削月割

成語拼音

rì xuē yuè gē

日削月割成語解釋

每日每月割讓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

典故出處

宋·蘇洵《六國論》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近代以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國家主權不斷喪失,領土被列強日削月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個國家曾經盛極一時,卻因種種原因走向衰落,最終陷入了被日削月割的悲慘境地,這個國家便是趙國。 趙國在趙武靈王時期,通過胡服騎射的改革,國力大增,成爲了戰國七雄中的強國之一。趙國的軍隊變得強大而精銳,在戰場上屢立戰功,一時間趙國的威名遠揚。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趙國的統治者逐漸變得驕奢淫逸,不再勵精圖治。國內政治腐敗,官員們貪污受賄,欺壓百姓,民不聊生。與此同時,周邊的國家看到趙國的衰落,紛紛蠢蠢欲動,企圖瓜分趙國的土地和財富。 秦國,這個崛起於西部的強國,對趙國虎視眈眈。秦國的軍隊在商鞅變法之後,變得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秦國的統治者決心要統一六國,實現天下大一統的霸業。於是,秦國開始對趙國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 在戰爭中,趙國由於政治腐敗,軍隊指揮不當,屢屢戰敗。每一次的戰敗,都意味着趙國的領土被秦國侵佔,資源被掠奪。趙國的國土就這樣被日削月割,一點一點地縮小。 趙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流離失所,失去了家園和親人。曾經繁榮昌盛的城市變得破敗不堪,農田荒蕪,商業凋零。 趙國的統治者這才如夢初醒,試圖挽回局面。他們派出了一些有才能的將領,如李牧,試圖抵禦秦國的進攻。李牧率領的軍隊在戰場上取得了一些勝利,暫時遏制了秦國的進攻勢頭。然而,趙國的衰落已經無法挽回,國內的矛盾和問題積重難返。 最終,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趙國的都城被攻破,趙國滅亡。趙國的土地被秦國納入版圖,成爲了秦國統一大業中的一部分。 趙國的興衰歷程,令人深思。一個國家如果不能保持警醒,不斷改革進取,就會陷入被日削月割的困境,最終走向滅亡。這也讓後人明白,只有居安思危,勵精圖治,才能保持國家的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日削月割-成語圖片

日削月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