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削月杒
成語拼音
- rì xuē yuè juān
日削月杒成語解釋
- 杒縮小,減少。日日削減,月月縮小。形容逐漸縮小。也指時時受到搜刮。
典故出處
- 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杒,寖以大窮。”
成語典故
- 民日削月杒,未知救弊之術。★宋·洪邁《容齋五筆·卷二》
成語造句
- 時光匆匆,過去那些輝煌的帝國,在各種內憂外患中日削月杒,最終走向衰落。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曾有過一段興衰交替的歷史。
當時,新君登基,初時滿懷壯志,一心想要開創盛世。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君主卻漸漸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朝中的權臣們見狀,紛紛趁機結黨營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地方官員爲了迎合上級,虛報政績,對百姓橫徵暴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與此同時,邊疆的防禦也日漸鬆弛。外敵見狀,頻繁入侵,掠奪財物和人口。而朝廷爲了應對外敵,不得不增加賦稅,這使得百姓的負擔愈發沉重。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的實力一天天被削弱,財富一點點被耗盡。就如同樹木被日日削減,月月剝削,根基逐漸動搖。原本繁榮昌盛的景象不再,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
曾經的良田變成了荒地,商業凋零,集市冷清。有識之士紛紛上書進諫,希望君主能夠醒悟,重振朝綱。但沉迷於聲色犬馬的君主卻對這些忠言充耳不聞。
終於,百姓們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涌,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
這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因爲統治者的昏庸和權臣的貪婪,最終在“日削月杒”中走向了衰敗和滅亡。它的命運警醒着後世的人們,要時刻保持警醒,不可貪圖享樂,忽視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否則必將遭受歷史的懲罰。
日削月杒-成語圖片